“皖警智创”新引擎守护平安
安徽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持续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没想到办得这么快!”近日,站在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户政中心办事窗口前,浙江永嘉的叶女士看着办理好的新户口页高兴地说。通过“长三角网上迁移”系统,她将自己的户口从浙江迁到丈夫吴先生的户上,仅用了两个工作日,方便快捷到出乎意料。截至目前,在安徽,像叶女士这样享受长三角网上户籍迁移便利的群众已超过1万人。
当前,安徽省公安机关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皖警智创”活动,持续完善警务机制、优化勤务模式、创新科技应用。以“智慧皖警”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建设为龙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语音等新技术与安徽公安工作深度融合,“慧眼”“智侦”“神搜”“云比对”“皖警便民服务e网通”等智慧警务应用,最大限度赋能基层一线、助推打防管控,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让老百姓感到切实的平安
“对着屏幕刷脸,不到1秒钟就完成了身份认证。”合肥市蜀山华府骏苑小区曾经因为人员流动大、管控难、案发率高,老百姓反映强烈。合肥市公安局将华府骏苑小区作为试点,实施首批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车辆号码识别系统、小区路面监控、单元门禁系统等智能安全设施陆续登场,让这个“风险小区”变成了“安全小区”。目前,仅合肥就已建成1600个智慧平安小区,其中1446个智慧平安小区今年以来实现零发案。
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警务”,科技赋能的智慧因子在江淮大地充分展开。全省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围绕情报预警、风险防控、重点管控、指挥处置、合成作战、打击防范、便民服务等方面开拓思路、革新理念、创新战法,不断完善实战化警务运行机制,深化“智慧小区”“智慧村庄”建设,推进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到平安。
9000个微信群,连接起195万市民。这是宿州市公安局探索建立的“互联网+微警务”工作模式。“警民微信工作群”如同“毛细血管”覆盖辖区,以信息化实现了服务群众、守护平安、打击犯罪的“零距离”。2020年9月22日晚,民警昌闫在翻阅蒿沟乡大史村警民微信工作群时,发现有人在群内反映82岁村民马某走失。次日9时,失踪老人马某仍未找到。这引起了昌闫的怀疑,他迅速调取监控,发现同村居民赵某深夜骑着自家三轮车外出,车内疑似装有人形物体,一起凶杀案由此快速侦破。
六安市警方创新推出了“受立案告知评价系统”,市民可以在手机上便捷了解警方受立案等情况。市民吴先生今年1月6日下午5时许报警称电动车被盗,第二天早上8时,六安公安受立案告知评价系统给他发来短信告知案件已受理,短信中,办案民警、办案单位负责人、监督单位的姓名电话一目了然。警务更透明了,老百姓更满意了,截至4月5日,该系统群众满意率为98.82%。
警营科技人才涌现
找准“小支点”,撬动“大平安”。改革强警、科技兴警在警营不断开花结果,改革创新的氛围在江淮警营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实用、管用、好用、爱用”的创新科技应用。
自动解说机器人、雾化投屏玻璃、全智能化会议室……走进马鞍山市公安局“周克武劳模创新工作室”,各种高科技元素展现出全新的警务科技世界。2001年,刑警周克武深感基层案件多警力少的困境,下决心向科技要警力,白天干工作、晚上搞科研,历时3年研发出一套能够自动引用法律条款、自动判定处罚幅度、自动生成法律文书的“智能办案系统”,经测试,该系统法律文书的生成速度比人工制作快了20倍以上。目前,这套系统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层公安机关推广应用。在外省兄弟单位的请求下,周克武还无偿为少数民族地区公安机关研发了蒙文版、藏文版、维文版。
宁国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副大队长宣恒从警10年来,经过不断总结和提炼,摸索出“伪基站四快打防技战法”“视频+”情报研判八战法等一批简单实用的技战法,在安徽全省公安机关广泛推广,并帮助120个失散家庭重新团聚。
“早1分钟发布大雾预警信息,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就可能减少一起事故的发生。”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指挥中心副主任陈广柱研发的“高速公路团雾感知预警系统”,通过气象传感装置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和计算分析后,综合判断雾情,第一时间同步在多个渠道发布,对应路段上的诱导屏、高音喇叭、爆闪警示灯进行联动响应,同时发布到互联网地图、通信运营商,把浓雾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从群众“急难愁盼”的最紧要处入手,从一大批警务机制、警务模式“微改革”“微创新”,到一个个技术、装备、软件、工具等“小发明”“小创造”,江淮警营正掀起创新热潮。
滁州公安机关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有力扭转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局面。近年来,滁州致人伤亡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数“四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管理状况满意度持续提高。
池州市贵池警方建成执法办案中心,固化正规化流程,按照“全程全员全要素、可听可视可回溯”原则,把人、案、物、场、卷等关键执法要素全部纳入智能感知范围,实现一站式办案,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真正减轻基层办案民警工作负担。
黄山市宏村派出所推深做实“一村一警”包村联系,组建村内自防巡防网和区域联防网,与相邻区县乡镇签订边界联防协议,在边界村之间组建综合联防队伍,共同维护治安秩序,着力在“5A景区”打造“5A警务”。
大潮涌江淮,创新势正劲。安徽公安持续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社区警务、“一村一警”包村联系、“一企一警”对接服务、警民联调、江淮义警、校园安全网、公民安全课堂等7项实践载体,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