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治理不容做表面文章
近日,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督察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污水治理情况时发现,崇左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谋划部署不力;在推动管网建设和污水收集上不作为、慢作为,治污决心长期“难产”。督察组通报称,“2020年崇左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6.7%,全区最差,全国罕见!”截至2020年底,崇左市将5个作为“国家黑臭水体整治任务”的池塘全部上报为“完成治理”。(4月17日央视新闻)
城市黑臭水体被称为“群众身边的污染”,是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2018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90%以上。可以说,对于治理城镇污水,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迫切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决心坚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与此同时,仍然有个别地方对环境治理和保护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有的作风飘浮,光说不干;有的急功近利,交差应付;有的浅尝辄止,得过且过;有的敷衍塞责,能拖就拖,甚至有的地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出现了以给矿山刷绿漆、在砂场上直接用盆栽苗木简单覆土、伪造文件等方式应对环保检查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处理。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整治容不得做表面文章、装样子。要进一步落实党政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健全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督察体系,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完善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机制,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督察。强化考核问责,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追究,对于盲目决策、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高发、应对不力、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行为要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对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实施“零容忍”。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唯有经济与环境并重、遵循自然规律的发展,才是最有价值、最可持续、最具实践意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