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保财政资金直达民生抵民心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惠企利民作用。这意味着,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一度为基层发挥了雪中送炭作用的“新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入常态化。去年直达资金1.7万亿元全部为增量资金,今年主要为存量资金,资金总量达2.8万亿元。目前中央财政已下达2.6万亿元,其中超过2.2万亿元已下达到资金使用单位,充分显示了快速、直接的优势。
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避免了资金层层审批、下达耗时,有助于迅速发挥资金效益、惠企利民。资金直达市县基层,也意味着截留、挪用的空间甚小。不同于金融让利、财政补贴等临时性举措,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不仅是市场主体所急需,更是经济整体回稳向好的重要保障。如资金直达新增涉农贷款,实际上就是政府直接拿钱支持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地方部门只需提前储备好合适的项目,做好各类方案设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升资金效益上。
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就是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审批分配改为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直接分配到基层或者项目单位。今年直达资金范围包括,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为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提供财力来源;一些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基本民生保障资金,确保各项民生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如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保障惠企利民资金精准用于受益对象。今年直达资金机制常态化,重点覆盖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领域,对于持续深度惠企利民具有重要作用,彰显出治理智慧。
直达资金要谨防“一达了之”。直达资金在加快执行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近期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资金直达哪里,监管就要跟到哪里,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保证直达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尤为关键。应强化部门协同,发挥好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监管、人民银行的资金拨付监管、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监督、使用部门的业务指导监控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加强监督,动态跟踪地方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彻查一起,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好政策产生好效果。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非常之举到常态化机制,财政资金下达方式的改革创新,是政府管好钱袋子、花好每分钱的直接体现。完善资金分配使用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确保直达资金用在刀刃上,方可让财政资金直达民生、直抵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