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南自贸港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近日,国新办就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其中特别提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突出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这意味着,经过3年的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由“制度试验者”加强升级为“制度集成创新者”,这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世界上成熟的自由贸易港,都非常重视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其中重中之重即为在贸易投资、人员往来、货物进出、金融、税收等方面实行了高度开放的政策。所以,要优化营商环境这个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金饭碗”,就必须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使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

  从实践来看,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通过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着力在推动制度创新、培育增长动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上取得新突破。在3年时间里,发布了12批116项制度创新案例,许多是全国首创,制度集成创新成果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取得了突出效果。

  这些制度方面的创新突破,解放了海南生产力,提高了海南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吸纳了更多活跃的市场主体,加快了人才聚集势态的形成,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到2025年海南的营商环境要“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要“更加优化”。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要实现“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就要加强立法对改革的支持、保障、推动作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将立法与改革政策相衔接,以立法促进制度集成创新,充分行使好特区立法权和省级地方立法权,对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海南省现行制度进行突破创新,加快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公平竞争、商事及服务业、社会信用、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法规。同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用法治的理念、方式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由贸易港的整体谋划,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动,统筹全省优质的资源要素,聚焦资源的高效整合和配置,学习和借鉴国外自由贸易港先进的经营方法、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攻克改革的难题、弥补发展的短板,形成更多制度集成创新优秀成果,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