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殡葬成为文明风尚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一年一度的祭扫季。扫墓时节,总是绕不开殡葬话题,关于墓地价格、殡葬服务、殡葬改革等新闻,这段时间时有所见。比如日前有报道称,北京大兴区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作为出发点,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积极落实各项殡葬惠民政策,在全市做到“五个率先”:率先启动殡葬改革、率先制定殡葬设施规划、率先开展散坟迁移、率先成立殡葬行业协会、率先取消医疗机构太平间,年均节省群众殡葬费用400余万元。

  殡葬改革重点之一就是推行绿色殡葬,也就是生态殡葬,具体可分为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塔葬、海葬等形式。国际上不少国家的主流殡葬方式就是绿色殡葬,比如英国,在1993年就开辟了全球第一个绿色殡葬陵园,到现在为止英国已有200多家自然陵园。在我国,民政部门多次倡导绿色殡葬,提出鼓励生态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骨灰撒海、树葬等生态安葬活动,争取对不保留骨灰的实行免费海葬、撒散等生态化安葬,并对其家属实施奖励。

  大力推行绿色殡葬的原因,主要是以土葬为主的传统殡葬严重浪费土地。在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入土为安”情结根深蒂固,土葬坟墓侵占大量山林耕地,“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愈演愈烈、不断升温,圈地建坟方面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传统殡葬还会浪费大量木材、石材和水泥等。相对于传统殡葬,绿色殡葬占地面积非常少,甚至根本不用占地,其他资源消耗也较少。比如江葬、海葬、花葬、草葬、树葬等,是让骨灰回归自然,与大地共存,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的绿色殡葬方式颇有寓意,比如树葬,树木日后形成树荫,也有“遮蔽后人”的意思。

  可以说,绿色殡葬关乎人类文明、造福子孙后代。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认识的提高,这种殡葬方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有关部门要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既要多一点耐心和韧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又要多一点力度,增强行政智慧,加大财政投入,在殡葬服务上尽最大可能惠民。比如像北京大兴出台的政策,对于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居民,提供免费遗体接运等六项服务,推动绿色殡葬逐渐成为新时代的文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