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

  亲属过世后,家人一般会选择在殡仪馆内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家属郑重地瞻仰故人最后一面,随后遗体火化,人生才算走完最后一程。但是,却因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失误,忘记还要举办告别仪式,竟直接将遗体火化。事发后,涉事工作人员态度恶劣,也不道歉。上海市民陈先生气愤地向记者道出了他经历的这件伤心事。(3月25日《新民晚报》)

  据报道,这起事件中,当事人与殡仪馆是存在服务合同关系的,合同里的服务内容涉及瞻仰仪容、火化前悼念等等,但居然发生了还没举行告别仪式,遗体就被直接火化的事,殡仪馆方面已严重违约。同时,亲权是一种身份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殡仪馆此举剥夺了当事人缅怀死者的权利,侵犯了死者家属的亲权。

  显然,殡仪馆工作人员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理应郑重道歉赔偿,请求消费者的谅解,然而,涉事工作人员态度恶劣,拒不道歉。而且涉事员工不是首次犯错,上一次就是“赔点钱”了事,如此轻描淡写,更令人气愤。

  多年来,墓地资源紧缺,墓地价格犹如脱缰野马,一路上涨,许多人纷纷叹息“葬得贵”“死不起”,有些墓地涨幅甚至超过了房价,形成了所谓的攫取暴利的“坟地产”。同时,殡葬行业各类服务价格高居不下,殡葬经营与服务没有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从太平间到墓穴,从寿衣到骨灰盒,暴利贯穿于殡葬业的各方面,令人瞠目。

  暴利、垄断的殡葬行业也催生了一些倨傲、缺乏责任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对逝者缺少尊重,对家属缺少同情,甚至有人利用职权千方百计对消费者吃拿卡要。人们顾忌其行业特殊性,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因为“最后一次”的传统观念,亲属对殡葬过程中不合理现象往往选择隐忍。一些从业者正是利用逝者家属这种心理特点侵犯消费者权益,致使殡葬行业乱象不断。

  2018年6月,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合力整治违规乱建公墓、违规销售超标准墓穴、天价墓、活人墓,炒买炒卖墓穴或骨灰格位等问题,强化殡葬服务、中介服务和丧葬用品市场监管,强力规范殡葬领域的结构性问题和长期困扰民众的一系列乱象,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殡葬服务牵涉到广大民众现实利益问题,做好殡葬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逝有所安”的重要举措,消除殡葬行业乱象关系到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与社会和谐。有关部门要依法整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严格落实监管执法责任,通过集中整治和加强监管执法,做好行业指导、规范工作,大力解决殡葬行业突出问题,依规查处不遵纪守法、严重损害行业形象的害群之马,加强对殡葬服务和收费项目的管理,重视公共监督和民意诉求,强力规范殡葬业发展。殡葬服务机构、从业者则要提升职业道德与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法规制度,破除垄断思维,落实殡葬完善服务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公开透明的收费原则和服务准则,为人民群众提供规范、文明、高质量的殡葬服务,切实遏制殡葬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