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规范好快递服务的最后一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在消费中产生的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保护人民权益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本期评论推出专题,聚焦人民群众在消费领域的新要求新期待,对一些消费侵权问题进行关注讨论,积极营造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的良好氛围,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没通知快递就被放到菜鸟驿站,离家1公里远”“特意备注不要放驿站,还是放了”“去代收点好几次都没人”“取件被强制拍照”……原本为方便消费者而设立的快递代收点,近来却被消费者频频吐槽。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代收点不尊重消费者选择权,取件时间不合理,丢快递现象时有发生。(3月25日《泉州晚报》)
近期以来,越来越多的网购消费者发现,自己的快递在没有接到电话通知,没有得到自己同意的情况下,被快递员私自放到了快递代收点。而一些住户距离这些快递代收点较远,有的步行甚至需要半小时时间,如果碰上行动不便的消费者,只能请别人帮忙代取。一些消费者在网购的时候,特意备注不要放在驿站,快递到了一定送上门或打电话,自己到楼下取,但是最后快递还是被放在了驿站。
时下,快递代收点基本覆盖了城市里的各个社区,这当中,既有专门单独的快递代收门店,也有不少是小区附近的超市、便利店等开设的快递代收服务。快递代收这项业务的诞生和繁盛,与人们的网购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截至2月7日,2021年我国第100亿件快件诞生,这一成绩的达成仅用38天,而达到这一数量,2019年用了79天,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用了80天。应该说,快递代收点的出现,让快递员提高了投送效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快递的速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快递作为一项服务不应当只求速度,更应当注重服务质量。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都是处于“被代收”的状态,没有接到快递员的电话,直接收到物品被代收寄放的信息。《快递暂行条例》对快件投递明确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将快件投递到约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并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当面验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权当面验收。”由此可见,未经用户同意把快递放在代收点、快递柜属于违反约定,不合法也不合情理,必须要予以纠正。
快递末端投递是快递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是网购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感受最直观的环节,规范好快递服务的最后一环对于提升快递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当前快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电子商务规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末端投递需求激增,考验末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用户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对末端投递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末端服务已逐步成为制约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网购体验的“短板”。快递企业应优化对快递员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让快递员有提升服务的动力;要通过合同等方式理顺快递企业与代收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让消费者省心、安心。相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和代收点的监管,通过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等方式,督促引导快递业提升服务质量,下力气畅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环,让消费者在收快递时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