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倾向需深化改革
近日,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评价指南》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3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人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一步重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对于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毋庸讳言,过去教育体制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是受“唯分数、唯升学”的影响。借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已成为许多学校的通病。“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考试又考试”,是不少学校的口号,追求高升学率是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内大部分中小学校的第一目标,至于素质教育,在应试升学的压力下难免有些处境尴尬。个别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劝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不负责地将他们推入社会。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会出现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几乎不参加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考入了高校,还要家长陪护;有的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亟待提升,难以适应繁重的课业负担。出现这些弊病,缘于功利化的教育体制。长期以来,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多年形成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有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需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全面培养,引导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正确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