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进群就可以领红包? 小心掉入“发财”陷阱!
天上掉馅饼,扫码进群就可以领红包?发100元红包,就能返现300元?此类“好事”最近在QQ群、微信群中非常流行,检察官提醒要小心其中暗藏陷阱。近日,记者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检察院获悉,诈骗团伙利用未成年人轻信他人的特征骗取钱财,一未成年人被骗取钱财近4万元。
14岁的林雨(化名)在家中用手机QQ浏览网页时,一条“扫码进群发红包返利”的信息吸引了她。扫码、添加对方为好友……对方发来的大量红包返利的“成功案例”很快博得了她的信任。林雨通过母亲微信转给自己100元,并将钱转给“群主”,很快她收到了“甜头”,对方很快将100元转回给她,并将她拉到了“红包群”,在她又发了100元的红包后,一个自称是“助理”的人通过语音教她如何返现,按照“助理”的指示,林雨扫码转账了1500元,随即,她发现并未收到红包且“助理”和“群主”都联系不上了。这时,一个自称“真正的群主”出现了,他告诉林雨之前被骗了,与她联系的是“假群主”,现在按他的操作便能要回自己的钱。于是林雨陆续通过母亲的支付宝花呗分期支付了5000元、3万元等多笔钱款。
林雨的母亲回来后,林雨才意识到被骗,急忙同母亲到公安部门报案。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作为未成年人,如何才能预防网络诈骗?兴庆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提醒,未成年人在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不要透露个人信息,始终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载、不汇款的四不原则。保持警惕,在收到不利于自己的信息或接到同样的电话时,不要自己盲目行事,应先与家人沟通商量或到有关部门查询事情真伪。不要轻易相信网络游戏中的中奖信息,购买装备和虚拟货币时一定要通过认证的方式进行交易。
作为家长,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事实,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