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学法律服务 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

——山西长治市潞城区法学会工作侧记

  本报讯(□靳伟鑫 郝毓华)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法学会突出政治引领,创新法治工作,强化法学平台,优化法律服务,为潞城区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法治力量。在2020年新增个人会员106名、团体会员2名,累计个人会员达到283名,团体会员5名。法学会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全区各系统、各乡镇(街道),越来越多的法学法律工作者加入队伍行列,发挥自身法律专长,服务人民群众法学需求。

  法官、检察官、警官“三官”入企帮扶经济发展,优化涉企法律服务。潞城区法学会立足法学法律优势,积极参与政法机关护航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工作,探索法治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新模式,创新“三官”驻企服务,筑牢三大阵地,健全四项机制,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更加精准的优质法律服务。“三大阵地”即政务大厅便企服务综合窗口、政法机关便企服务绿色通道、4个派驻工业园区法律服务室和20个重点企业法律服务站,并在企业服务站安排“三官”驻企,为企业经营发展和日常管理提供法律服务。“三大阵地”打通了政法机关之间的藩篱,纵向联动各基层派出所、司法所、调解组织,织密服务企业网络,实现企业办事“多个入口、平行受理、一站办结”。“四项机制”即政法机关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工作台账机制、包联服务机制、转办督办机制和督导检查机制。通过园区包片、领导包企、“三官”驻企广泛收集企业诉求,逐条建账销号,保障工作落实、服务落地,建立了解决企业法律诉求的“快车道”。

  “三官”驻企服务新模式开辟了政法机关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通道,更好地惠企利企便企,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强化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夯实法治建设的乡村基础。依托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矛调中心,建成9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151个行政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形成区、乡、村三级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继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助推移风易俗改革,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截至目前,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3件,其中刑事案件85件,民事案件58件,值班律师协助办理认罪认罚案件67件,提供法律咨询2014人次。

  开展矛盾纠纷化解行动,助力“三零”(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创建活动。潞城区法学会积极动员广大法学会会员、律师、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自身法律专长,通过讲法说理、以案释法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三零”单位创建。截至目前共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57件,调处成功530件,调解涉及金额1199.03万元。

  一批金牌调解能手脱颖而出,辛安泉镇司法所所长杨忠民,虽年过半百,仍扎根一线调解,被百姓亲切称为“咱家里人”,被司法部评为“人民调解先进个人”。辛安泉镇石梁村石晚良几十年如一日,调解复杂矛盾千余起,获“全国优秀调解员”称号,其所在的石梁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开展小微课题研究,增进学术氛围。立足基层实际,动员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一线人员加强探索研究,内容涉及基层多个方面,数量申报也呈现出由政法机关向基层乡镇倾斜的趋势,反映课题更多体现出“乡土气息”。近年来,积极参加“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和“长治法治论坛”论文申报工作,3年共完成论文申报41篇,其中乡镇(社区)申报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法治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