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起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上升明显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日前,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1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15154人,同比上升66.2%。其中,非法捕捞水产品罪6974人,非法狩猎罪3769人,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3007人,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1131人,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273人。

  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案件数量增多且罪名相对集中。前三季度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狩猎罪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三类犯罪人数占整个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人数的90.7%。二是犯罪地域较广。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案件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三是涉案野生动物范围广。犯罪对象有活体、死体,也有动物制品。四是犯罪交易场所趋网络化。一些网店披着合法外衣,私下销售鹦鹉、黄金蟒等违禁野生动物及制品,还有商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发布野生动物销售信息等。五是犯罪模式逐渐产业化。犯罪分子在猎捕野生动物后,将其贩卖到农贸市场、野味餐馆,有些案件出现跨区域交易,形成固定的“猎捕—销售—运输”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