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节电器”不如用电“长点心”

近日,一款名为“节电器”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店家声称,只要将节电器接入家庭电路,每月至少可以节约用电20%。对此,电力工程师介绍说,家庭电路损耗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使用节电器并没有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安全隐患。(8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早在两年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地公司就曾多次发文进行辟谣。节电器的原理是通过电磁转换和补偿等来达到节电的目的,多应用于工业,节电效果一般可达到5%以上,但这些工业用的节电器造价昂贵。现在网上售卖的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价格不等,如何保障其作用及安全问题?电路问题,一不小心就是火灾事故,擅自接入安全性能不明的电容器,极易引发安全隐患。

如此,所谓“节电器”,又是糊弄外行人的“智商税”罢了。首先,相关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加强监管。工业节电器尚且只能达到5%左右的节电效果,“家用节电器”却声称“至少节电20%”,这是否涉及虚假宣传?其次,应加大科普力度,从消防、用电省电知识等多方面让民众认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莫私接不明电容器。

事实上,与其迷信“节电器”,不如日常用电“长点心”。最重要的无非两招。其一,使用节能电器,如节能灯比普通电灯能节电四分之一。其二,加强节电管理。据统计测算,城镇居民一般家庭拥有的电视、空调、音响、微波炉等的待机能耗加在一起,相当于开一只30瓦—50瓦的长明灯。家电普及率较高的城镇居民,每户每月家电待机耗电达20度到40度。下班时不妨耐心、细致些,不仅彻底关闭电脑,拔掉插头或关闭接线板;睡觉前不妨勤快些,走到电视前,通过手动开关,彻底关闭电视电源。我们应从这样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做起,才能真正降低用电量,既节约社会资源,又省下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