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疫情防控注入法治动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法行为的意见》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要用好用足法律规定,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口罩等防护用品制假售假、哄抬防护用品及制作原材料和粮油肉蛋菜奶等基本民生商品价格等影响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2月9日新华网)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地方出现哄抬物价、制假售假、寻衅滋事、暴力伤医、拒绝隔离等违法犯罪问题,也提醒着目前的防疫普法还任重道远。
依法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事实证明,唯有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注入强大的法治动力,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才能让防控更加精准、落实更加有力。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以及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让全社会明底线、守红线,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疫情防控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各地应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让法律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让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普法宣传的战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行动、依法行事,把法治当成信仰,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