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5年受理70924件案件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近5年来的审判工作情况。该院成立5年来,受理案件70924件,审结将近6万件。北京知产法院通过裁判发挥司法指引功能,为国家创新发展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全国范围内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同时还管辖北京市范围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掌握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的第一道司法标准,也是我国商标、专利权利授予和确认的看门人

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金山介绍,自2014116日建院至今年9月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0924件,收案年平均增幅为26%。共受理知识产权授权确权案件44924件,商标案件占87%,专利案件占13%。从案由看,行政案件(主要是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占70%,民事案件占30%。从领域看,商标案件占58%,著作权案件占25%,专利案件占13%,其他案件包括不正当竞争、特许经营、技术合同等案件占4%

据了解,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涉外案件(不含涉港澳台案件)14945件,占总收案量的21%,涉及9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3是涉美案件,涉德和涉日案件都占1/10左右;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案件占15%。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等在内的技术类案件12517件,占总收案量的17%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案件表现为案件类型专、一审案件多、涉外比例高、技术类件难等特点。王金山说,我们审理的案件已经全面覆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五大领域。商标竞争类案件占涉及知名商标商号案件多,涉外案件中超过1/10的案件涉及世界500强企业,反映出国内外品牌竞争和争夺日益激烈。著作权案件中涉互联网、影视剧产业、动漫游戏和计算机软件类案件增多,新颖疑难案件增多,反映出近年来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明显促进作用。

5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不断加大保护力度,依法提高损害赔偿标准,探索以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指引,发挥司法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以涉外案件为例,5年来,依法判决支持的赔偿额度平均约为136万元,支持率为49.1%。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一庭负责人、审判三庭庭长杜长辉介绍,自建院至今年9月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专利案件9279件,占收案总数的13%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各行业迅速渗透,涉及互联网的著作权纠纷总量不断攀升,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字、网络图片等著作权纠纷多发,日益成为该院审理重点。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张晓霞介绍,自建院至201910月底,该院共受理著作权纠纷案件15297件,结案13054件。2019年收案数和结案数都约为2015年收、结案数的2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北京知产法院通过个案审理明确裁判标准,深入阐述法律适用规则,回应著作权司法领域中的争议难点。

据悉,下一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不断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知产审判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符合知识产权规律的审判方式,推进案件快速处理与精细办理机制、速裁+多元调解工作模式,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凸显司法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