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盲盒”应纳入严格监管

最近,一种放在盲盒里的小玩偶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盲盒,顾名思义,就是说,你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根据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该交易平台上有30万盲盒玩家交易,每个月发布闲置的盲盒数量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更是狂涨了几十倍,因此,有不少玩家和网友感叹,“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9月18日中国之声)


盲盒并不是之前商场里随处可见的幸运盒子,盲盒里装的是由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不同样式的玩偶,人们在买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装的具体是哪一款,只有等拆开的时候才能知道。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或者偏好不同,人们往往会为了抽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购买一堆玩偶,还有很多人专门收集不同款式的玩偶,并以此为乐。这样有点抽奖意味的盲盒深受部分年轻人的喜爱,很多销售盲盒的店门口更是排起了长队。盲盒销售方式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勾起赌博的心态。

盲盒玩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给把玩人增添了一道“欲罢不能”的神秘色彩,具有很大的诱惑性。为了“一睹芳容”,很多人如痴如迷,钻进去拔不出来,结果将大量的钱投入了盲盒玩偶。据媒体报道,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在盲盒潮玩上4个月花了20万元。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元购买盲盒。

盲盒玩偶很容易让玩家“入套”,进入盲目的疯狂“赌买”状态,甚至导致倾家荡产。因此,从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角度来看,有关部门应该对盲盒玩偶的危害性进行评估,如果盲盒玩偶具有赌博的成分,应该依法予以取缔,严禁生产销售。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将盲盒玩偶尽快纳入严格监管,社会民众尤其是未成年人更要避免被盲盒侵蚀,学会控制自我,避免“赌”性上瘾。



今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的通知》,要求更大范围推进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9月18日《工人日报》)

@安星予:“门票经济”绝非看上去那么“甜”。旅游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是由“吃住行娱购”等多个要素共同组成,当“门票”花销过大,必然会扼制游客其他旅游项目的支出消费。而没有延伸的消费市场,旅游相关要素及周边产品,必然会因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使当地旅游业收入“瘦于黄花”。


广州市南沙区一家金属制品厂上午刚通过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下午就被查出涉嫌多项严重环境违法问题。(9月15日澎湃新闻)

@廖卫芳:上午通过环保验收下午查出环境违法,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这警示我们:治理环境违法问题必须“认真+负责”,绝不放过一家问题企业、一家问题工厂,而导致“笑话一箩筐”。


近日,重庆一名大一新生,因感觉大学军训太苦,加上专业与想象中不一样,竟打退堂鼓想退学复读。(9月18日澎湃新闻网)

@蒋威:避免类似情况的关键,在于强化大学生中小学生阶段的锻炼,增加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这就需要适当改变当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加大体育分数在升学考试成绩中的占比,以提高家长、学校对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


9月16日,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场面一度拥挤。消息传播到网上,一时间刷屏,网友们纷纷点赞,秒变“柠檬精”,称“这才是中国青年真正该追的‘明星’”。(9月16日澎湃新闻网)

@文子玉:当一个社会的民众对科学家给予足够的尊崇,当媒体对科学家群体给予足够的关注,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崇学尚智的氛围。这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这种“追星”应该再多一些,这种 “追星”报道也应该再多一些。


为了保护自己的品牌,避免被恶意抢注商标,不少企业注册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标。(9月16日《生活报》)

@胡建兵:“企业山寨自己”是无奈的选择,提醒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商标法律制度,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形成遏制非正常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的长效机制。只要商标注册审批机构严格把关,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恶意注册商标现象的发生。


一双球鞋价格从1元涨到3万元需要多久?答案是:只需要两个小时。9月3日,在淘宝某体育用品店的一场球鞋拍卖会上,一双TS&AJ从晚8时1元开拍,截止到晚10时,最终成交价为34732元。(9月15日未来网)

@盛柏臻:消费者与其省吃俭用、费尽心思地抢购一双限量版球鞋,不如去抵制这种不公平的交易行为。只有当消费者不再为“天价”买单,才能有效打击“炒鞋”市场,进而维护球鞋爱好者、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球鞋文化的健康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