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社会信用立法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向青平)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进程要求部署,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社会信用立法座谈会。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法(部门起草稿)》,围绕信用立法的积极进展、基本问题、立法目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章立制。推动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加快研究出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等法规”。与会代表表示,社会信用立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项目,立法条件较为成熟,社会各界立法意愿迫切,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加快推动立法进程。

会议指出,加快推动信用立法,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各界对社会信用法高度关注,近几年全国两会相关建议提案不断增加,全社会对加快推进信用立法的呼声不断高涨,各地方各部门信用建设实践迫切需要出台上位法,加强法治支撑,这些均对加快推动信用立法提出了现实要求。

会议强调,信用立法已具备了广泛共识、坚实基础、充足条件和积极进展。目前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市出台或正在研究出台地方信用法规,已有26部法律、28部行政法规中包含信用条款,为信用立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实践基础。实践证明,较为完备的信用法治体系,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社会信用法的制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一环,具有标志性、突破性的意义,要加大力度对重点难点问题列清单、做专题、深入研究,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立法草案文本,在立法过程中充分吸收采纳各方意见建议,按程序依法依规加快推动立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