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推出景区等级与门票挂钩机制

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75A级旅游景区处理如下:给予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处理;给予辽宁省沈阳市沈阳植物园景区、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景区、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景区、广东省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景区、云南省昆明市石林景区等6家景区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处理,限期3个月。

此次被摘牌或被通报批评的景区,均属于国内知名景区,甚至不乏备受游客青睐的热门景区。这样的处理既彰显出有关部门对景区质量监管之严格,也对其他景区起到了警示作用。但从长远出发,要想切实维护游客权益,倒逼景区服务提升,不妨推出景区等级与门票挂钩联动机制。

作为最高级别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5A级是很多景区的最高荣誉,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金字招牌。摘牌以后对景区的惩戒效果显而易见,即其不能再以“5A级景区作为宣传内容,不得再将类似内容印刷在门票上,标示在景区展示牌上,否则就违反了广告法,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罚款。同时构成虚假宣传,应该对消费者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

此外,景区被摘牌后的后继监管及整改进展也应成为关注重点。据报道,乔家大院景区被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后,祁县文化和旅游局回应称将立即开展整治行动,并同步启动调查问责程序。这一表态表明当地监管部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摘牌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后继整改效果如何还待时间检验和游客体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景区被摘牌或处罚之后,还应让其切实承担相应的经济代价,而非仅仅是整改了事。一般来说,景区的门票价格与其等级、知名度等紧密联系。而景区的环境越优美、服务质量越高,其等级也越高,反之,其等级也越低,甚至被摘牌。也就是说,景区的等级与其门票价格成正比例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关系理当越发紧密和明显。

那么,当景区被摘牌或者责令整改后的话,说明其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存在严重问题。其门票价格自然也应有所下降,否则就相当于消费者以5A级景区的价格购买一般景区的商品或服务,严重背离市场经济法则。进而言之,如果一个景区被摘牌后,门票价格依然未降,相当于该景区没有为其被摘牌承担任何经济成本,其也没有足够的压力整改问题。

长远来看,有必要建立景区等级与门票价格的实时联动机制。景区受到降低摘牌、降低等级、责令整改等处理的,相应地调低门票价格。这样的话,才能让受到处理的景区感受到利益被触动的切肤之痛,倒逼其认真整改。进而营造舒畅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避免掉入处处是陷阱的尴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