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上培训”莫成“有偿补课”网络版
日前,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规定线上培训机构不得聘用在职教师,学科教师须在明年6月前取得教师资格证,否则不能继续从事培训工作。
有偿补课,已成为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尽管国家及地方都有明文规定,且年年重申“禁补令”,但由于没有处罚措施,“禁补令”实际上已沦为“进补令”。特别是,随着“线上培训”的兴起,一些在职教师将“有偿补课”的阵营转移到了网上,给监管带来了更大难题。
教育、纪监委等相关管理部门,迅速介入这个监管“真空地带”,加强对线上培训、授课、补习等教学行为的管理,重点打击学校及在职教师组织的“网上补课”行为。特别是,应设置专门的网上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对“网上补课”行为实施专项管理,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防网络成为“有偿补课”又一个“温床”。
然而,“线上培训”变身“有偿补课”,也给监管提了个醒:对于“有偿补课”,应疏堵并举。一方面,将不参与“有偿补课”,作为衡量教师师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与绩效考核挂钩,可使“有偿补课”之风得到一定的缓解;另一方面,让“禁补令”长出牙齿,对于那些不讲师德与操守,不择手段从事“有偿补课”的学校和在职教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当进行严厉查处。但从长远来看,改变单一、功利的教育评价体系,拓宽孩子们的受教育模式和成才途径,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理念,方能从根本上遏制“有偿补课”现象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