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体检要有 更严密的纠错机制
两个多月前,江苏南通一名高三学生在当地招生办组织的体检中获知自己“弱视”,而这将影响到其高考志愿的若干专业的填报。此后,家长带其去了另一名三甲医院进行体检,结果与之前的体检结果截然相反。在此情况下,该高三考生施某向南通市教育考试院提出复检申请,却遭到拒绝,原因是“申诉期已过”。(6月19日澎湃新闻)
从此事件来看,高考体检相关纠错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追问的是,得出“弱视”这个结论,是经过一位医生之手,还是经过了多位医生之手。一个人容易出现盲点,但假如有两位以上的医生经手,多数错漏都可以被发现。也就是说,高考体检错漏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有严密的纠错机制,就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漏。
进一步而言,高考体检发现了问题,尤其发现了对招生可能产生影响的问题,就不应该仅由考生申诉再复核,而应该主动组织复核,并将体检与复核的结果对招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告诉考生,充分保障考生的知情权。这样的纠错机制才更严密和科学,才能保护好考生的正当权益。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6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通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通道,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6月17日澎湃新闻)
@丁家发:“租房常住人口落户城市”户籍新政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千万不能打折扣,要坚决破除一些城市可能设置的隐形障碍和门槛,在同一片蓝天下,要让有房或租房的所有城市户口都享受同样的社会福利和待遇,才能消除社会不公现象,从而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6月17日,一位小升初学生的家长称,其孩子在参加陕西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小升初面谈时,品德修养一项得了零分。17日晚,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执行校长刘亚蓉告诉澎湃新闻,经调取监控录像,品德修养得零分的学生均没有答题。(6月18日澎湃新闻)
@胡辉:什么题目可以检测一个孩子的品德修养?学校的品德修养可以打多少分?不管学校招生多“走俏”,也别忘了招生要科学、合理和公平。别让任意评定学生道德0分的做法,降低了师德标准,坏了学校形象。
只看有无反馈,不问整改到位;上午发通知,下午要反馈;整改反馈常态化,日常工作边缘化……这些问题整改中的反馈怪象已成基层减负一大绊脚石,部分地方将问题整改反馈的“治理真章”,变成形式大于内容的“材料文章”。(6月19日《半月谈》)
@王鸣镝:纸上“整改反馈”反讽的是“假把式”,更拉响了加强干部监管的警报,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以零容忍的态度,零界限的深度,零死角的力度,将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才能让干部丢掉官念,摒弃杂念,坚定信念,抛开架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
6月12日,湖南武冈一名小学生家长将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卖店砸了。据目击者称,砸店是因为一个三年级的小孩在小卖部赊账近百元吃零食,临近暑假小孩没钱还,在家里偷钱被家长发现。(6月16日《环球时报》)
@程振伟:未成年人要受到特殊照料,就是因为他们自己认知受限对不好的东西抵御力不足,处于监管盲区的校园外五毛小卖店正成为损害青少年健康的隐患。国家层面的“查三无”监管还不够,还要动用公权力让五毛零食店远离中小学,同时辅以家校合力,让孩子们认识到五毛食品的危害。
青岛地铁1号线建设过程中,频繁的施工爆破让周边小区的部分居民感到不安。为了安抚居民情绪,化解矛盾,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党工委邀请小区居民代表走进施工现场,与地铁建设者面对面交流,不满情绪慢慢被疏解。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董华峰说:“群众高不高兴,都写在脸上,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要向群众脸上看。”(6月14日人民日报)
@陆仁忠:让群众笑是件技术活,更是件苦力活。但只要能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初心换真心,以担当赢满意,基层干部就一定能找到最适合的服务方式,让群众脸上始终激荡幸福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