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骚扰电话离不开源头治理
近日,多名用户反映称,接到了不少骚扰电话,和以前多以400开头的号码不同,近来接到的骚扰电话多是以95开头,而且多为8位数。媒体调查发现,多家公司可提供95开头码号代办,价格在4万至6万元不等。还有公司称,可帮企业达到申请95号码的条件,只要给钱就行。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有手机用户没有接到过骚扰电话或短信反倒有些不正常。这些骚扰电话可能来自于商家的反复推销、促销,更可能来自于违法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或恐吓。普通人如果经常接到推销电话,很可能导致工作生活受到极大干扰,不胜其烦。而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手段,要想有效遏制骚扰电话,势必做到源头治理,切断其呼入路径。
一些接到骚扰电话的人,可能源于购物或办理会员卡时预留了联系方式,进而被商家不断骚扰,也可能是个人信息被泄露,沦为诈骗分子的“钓鱼对象”。但应看到,如果没有人为商家违规接入呼出路线,哪怕商家获取了再多号码资源,也无法通过95开头的号码持续不断地骚扰他人。也就是说,除严格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外,关键要约束从中牟利的通信部门和运营商。
人们享受互联网、移动通信便利的同时,也有不被骚扰电话扰乱生活安宁的权利。对此,《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表示,要加强语音线路和码号资源管理,各基础电信企业要按照“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语音线路和“95”“96”“400”等码号资源的用户资质审查,规范资源使用,全面掌握使用主体、接入位置、资源用途、允许传送的主叫号码等信息,定期排查语音中继、互联网专线接入,杜绝违规使用线路资源的行为,严禁为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提供线路资源和业务接入。
可见,有关部门已经找出了症结所在,那么,在具体的落实中,势必严格落实电话实名制,强力打击改号软件,让商家失去骚扰他人的电信资源。同时夯实运营商责任,要求其提升技术手段,切断来源不明电话的路径,尤其不得为可疑人员提供号段资源,暂停或收回违规者的号段资源。并有必要将拨打骚扰电话定性为寻衅滋事,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行政乃至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全面堵截,并从源头上切断骚扰电话的呼出路径,让人们有不被骚扰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