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建部:开展生态修复推动城市绿道建设
本报讯(记者汤瑜) 近日,本社记者从住建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去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今年要开展生态修复,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2017年5月,《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将绿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提出到2020年新增绿道2万公里的目标。我国绿道建设最大的特色是串联城市自然山水人文,服务百姓休闲游憩健身,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比如,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上海黄浦江滨江绿道、武汉东湖绿道、广东南粤古驿道等绿道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巡视员赵健溶表示,今年要改造提升城区老旧公园,指导各地通过拆旧还绿、见缝插绿的方式,进一步增加绿色生态空间。同时,开展生态修复,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绿色空间。
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表示,南京高度重视沿长江区域的环境保护,不搞大开发,今年继续对沿江环境开展集中整治,包括非法码头、一些沙场乱搭乱建等问题。同时在长江沿线建设滨江风光带,“南京已建成60公里的滨江风光带,应该说把长江大桥和长江三桥之间南北基本贯通。下一步,还要把长江二桥和长江大桥之间进一步贯通。”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表示,通过绿道串联城乡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将原本分散的城市公园、绿地、城市公共空间以及自然文化景区等有机结合,形成绿色网络,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导效应,为生物提供栖息及迁徙的空间。
此外,建设绿道可以通过集约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联城市的各类公共空间资源,达到带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多项工作中都可以建设绿道,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住建部将继续完善绿道工程建设标准,推动形成连接城市生态要素的绿道网络,引导各地依托绿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市民参与活动,让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