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996”加班潜规则说“不”

  北京的中关村、金宝街、国贸、西三旗……装点夜景的大楼,星星点点,记录着这座城市加班者的日常。加班,这个让上班族怨念而无奈的词汇,越发成为一些行业的常态。早9点到晚9点,一周上班6天,加班的人群中,有一种模式被称为“996”。

  按照996”作息模式,劳动者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的工作时间长达72小时,远远超过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而且,高负荷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会造成亚健康、疲劳、精神压力、过劳死等。因此,需要高度警惕“996”作息模式,对不合理的加班潜规则说“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纠正其错误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996”作息模式不仅不符合法定工作时间,亦大大超过了加班时长限度,具有时间长、强度大等特征,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伤,久而久之,极易产生深度疲劳感,以至于积劳成疾,甚至会诱发疾病而猝死。事实上,劳动者因长期加班而猝死的案例,近年来经常发生,特别是在IT、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乃是超长加班和猝死的“重灾区”,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公共舆论的批评。

  而且,996”工作模式只是一种,在职场上还流行着“247”“白加黑”“5+2”等工作模式,都是超长加班、高强度工作,甚至出现部分互联网公司互相攀比加班时长、以加班文化为荣的怪现象。

  超长加班乃是对劳动者健康的压榨,短期内会促进行业的发展,但是对劳动者身体损伤太大,造成劳动者整体身体素质下降,对未来的生活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长期下去,则会因过度消耗,导致部分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而降低整体劳动力竞争水平。因此,劳动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对违法加班行为进行查处,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作息制度,全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