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公众参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925日公布。《意见》聚焦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用3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动政府效能提升。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不能闭门造车,除了意见提到的“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更需要引导广大公众参与进来。

  公众参与预算绩效管理,首先要让公众看得懂预算,而预算公开也必须解决通俗化问题,要接地气。财政预算也要探索如何化繁为简,喜闻乐见,让公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

  其次,公众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要贯穿始终,不能到最后才让群众举举手、投投票。尤其对于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来说,必须要让公众参与事前绩效评估,共同决定项目该不该上、政策该不该这样制定。对于预算实施的绩效评价,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听一听老百姓口碑。

  此外,绩效管理监督问责情况也要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落到实处,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