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成功举办首届司法大数据论坛
日前,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清华大学法律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司法大数据论坛——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司法责任制改革”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模拟法庭举行,来自高校、司法界和互网络行业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大数据”为“司改”提供机遇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使用,对司法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周汉华认为,司法理念变革的关键是要确立规范、价值、功效并重的综合法治观,底线思维不可或缺,应注意调整完善考核标准,保持司法谦抑性,推进阳光司法等。
周汉华说:“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司法改革顶层的设计和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为司法责任制的落实带来很多机遇,使其能够在相对平稳的时间和空间下进行,从重视结构责任到了重视过程和重视场景,司法改革因此也能够相对从容和平稳。”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表示,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落实司法责任制时,需要注意克服司法惰性、避免责任落实的绝对化,要注意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司法信息公开限度等问题。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认为,司法责任制改革的核心是对审判组织与审判人员的一种赋权。司法责任制是职权配置权力、责任承担、启动追责的统一,大数据为法官权力的行使和履责提供支持、为启动追责程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为了适应新形势,大家要做好技术准备。
技术企业可服务助力“司改”
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业务总监芮刚谈道,知识服务智慧法院的智能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法官的生产力。但现实中,智能审判工作仍存在困境,智能辅助系统对审判工作的辅助和知识服务智慧法院的数据共享,有待进一步完善。
芮刚指出,人工智能进步和迭代离不开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尤其是一线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院的学生等群体的共同参与。
阿里云司法行业技术总监徐冲认为,法律解决的是社会沟通和协同成本。因此,应该从探索数据应用的角度来规范数据的法律,通过探索数据的一般性连接,来快速进行数据的法规完善。
徐冲表示,阿里巴巴作为技术服务企业在新型的合作结构中服务司法取得了一定经验,他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技术企业助力司法改革与司法责任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