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时上报”仅是治理校园欺凌第一步
日前,北京东城、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延庆等多区的区级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已经出炉,部分区还公布该区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举报联系电话。其中东城区明确规定,如发生欺凌事件,各校应在10分钟内口头上报。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各地频发,在校中小学生成为施暴者或受暴对象,令学校及家长忧心忡忡。此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3.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曾经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如此语境下,北京多地出台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如学生在校时间“无缝隙监管”、公布校园欺凌防治、举报电话等,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东城区明确规定“校园欺凌须10分钟内限时上报”,有利于早发现、早处置、早善后。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限时上报”仅是治理校园欺凌第一步。换言之,治理校园欺凌,须打“组合拳”。首先,应理性对待学校安保工作,避免重复“重校外轻校内”的常识性错误。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性组织中小学教师集训或轮训,接受法治教育,使他们在知法守法上也要为人师表。同时,在中小学校普级法治教育课,聘任专业教师,编印法治教育的正式教材,设置常规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治实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应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应急机制和预案,完善校园安全联防、督查制度,定期开展学校安全排查工作,将校园欺凌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已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应及时处理,不留后患。更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内部安保工作,在经费、设备投入和安保人员配置上与城区学校同等对待,甚至是在扶持政策上予以倾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护工作机制,消除农村校园内部安全的难点和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