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中高考来临才想起治理噪声污染
眼看中高考临近,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而广场舞也成为继夜间施工之外,令考生和家长最头疼的噪声之一。广场舞音箱播放声音大,持续时间长,必然影响学生休息以及复习功课,会给学生备考带来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广场舞扰民问题由来已久,不仅仅中高考期间,平时也十分严重,只不过中高考来临,这一问题才凸显出来并得到人们重视。
实际上,为了治理包括广场舞在内的噪声污染,不少地方都有规定。如西安市就有《西安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其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及其附近的街道、广场、公园,21点至次日7点期间进行宣传庆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不得使用音响、抽打陀螺、甩响鞭等方式产生环境噪声影响周边居民正常休息。
可见,治理噪声污染并非无法可依,只是相关部门没有依法担当监管责任。不管是国家标准还是各地规定,都明确规定了跳舞的时段、声音允许的范围以及治理噪声的部门。
或许城市区域广大,跳舞的场所很多,相关部门可能“手大捂不过天”,不过,只要依法依规,对违反规定者该处罚处罚,该取缔取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那么,治理城市噪声污染不会难于上青天吧?治理噪声污染还是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到平时,不能中高考来临考生实在忍受不了噪声污染了,相关部门才突然想起治理噪声污染。
近日,江苏省溧阳市市民刘先生来到公证处,从公证员手中拿到了两份公证书。至此,父亲生前使用的两个手机号码,可以过户到刘先生的名下,这也是溧阳市第一例手机号码继承公证。(5月24日《北京青年报》) @江德斌:对于虚拟账号的继承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不仅能够促进虚拟财产的发展,也将明确虚拟账号的社会地位,并有助于推动建设数字中国。有必要制定相关细则,对虚拟账号的继承问题予以明确,以统一虚拟账号和虚拟财产的处置规范,维护广大网友的合法权益。 近期,某地处理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一些久拖不决的老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其中包括不少所谓“不合理诉求”。一位领导感叹,大家以前常说这诉求不合理、那诉求不合理,其实真正弄清了原因,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5月27日《人民日报》) @汪东旭:简单将群众的诉求分为合理和不合理,本身就折射了个别干部的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严、担当精神不足。因此,与其纠结群众的诉求合理或者不合理,还不如多深入实际,了解诉求的背景、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之道,也为下次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的工作经验。 为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职业行为,宁夏近日全面启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将通过建立公务员职业准入道德标准、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等12项措施,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完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体制机制。(5月25日新华网) @鱼予:公务人员正确的行政行为,不仅要靠法律规范,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道德觉悟,特别是正确的行政道德和规范作为判断是非、评价善恶的标准。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并非一劳永逸,相信只要有行动,一定就会在路上!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办公室和广西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全区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白皮书显示,2017年,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参加行政诉讼(一审)1915件次,比2016年的1251件提高53.08%,广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大幅提高。(5月25日《南国早报》) @程汉鹏:官员出庭应诉理应是法治社会的常态。当然,只有完善制度设计,真正激活行政应诉问责制,倒逼行政首长依法出庭应诉,倒逼出法治政府的新气象,官员出庭应诉才不会一再成为媒体上的新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及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逐年增多,成分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大幅增加,凸显出乡村垃圾处理和人居环境治理之困。(5月24日《光明日报》) @杨光:垃圾的处理是农村面貌提升的必然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从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模式上找突破口是实现“变废为宝”的重要举措。 60岁的李师傅前往西安市未央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养老事宜,到地方后想喝口水,却被服务大厅里几台高档扫码饮水机挡住了,由于不会扫码,李师傅最终也没能喝到水。而这饮水机并非扫码就能喝到水,而是需要操作繁琐的七步骤,如果手机网络不好,那么,这水你是喝不到的。(据华商报) @陆玄同:实效是检验服务设施的重要标准。就像那几台冷冰冰的饮水机,你不使用,怎么知道有没有问题。在使用前没有经过相关调试,不把自己“摆进去”思考问题,那么服务就可能脱节。多一些真正的便捷,多一些把自己当成办事群众的服务工作者,就会少一些不实用的炫耀和不出水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