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妨让孩子多一些 “挑粪教育”
明明是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城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连续两天未完成家庭作业后,他跟父亲保证,若再不完成作业,就回乡下挑粪。第三天,他仍然没有完成作业。于是父亲把儿子带回乡下“兑现承诺”。“我用尽了全力才站起来,走一步都非常困难,像扛着一座山似的。”之后,儿子向父亲保证,提高学习成绩,并定下了期中考试的目标。“挑粪教育”就此结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引导着孩子对世界的触摸和认知,并逐渐健全孩子的思想观念,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望子成龙的愿望,人兼有之。然而,我们在开展孩子教育的时候,是否应该树立一种意识:教室里“温室教育”固然重要,“挑粪教育”式体验也不可或缺。通过参加繁重的社会生活体验,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反思,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不是真的想要,让孩子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为自己负责。
让孩子进行“挑粪教育”式体验,看似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创新,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学习。家长和孩子之间“约法三章”,没有完成作业就回家“挑粪”,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次平等对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意愿的尊重,也让孩子有了较强的存在感,培养了孩子主体责任感,树立起遵守承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