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制“黑外卖”, 仅有“公示”还不够
被下线的“黑外卖”名单,消费者可在外卖平台查看。日前北京市食药监局透露,为落实《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和《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百度外卖、美团外卖、饿了么三大外卖平台对北京地区入网餐饮店铺的经营资质开展了全面自查。
显然,这样的“自查”“公示”“承诺”,意味着经历过粗放发展的网络外卖行业,目前正逐渐转向规范化。截至目前,仅在北京地区,三大外卖平台下线的违法违规餐饮店铺已达2万多家,这虽然是个成绩,也说明“黑外卖”问题的严重。
无论如何,北京市此次行动开了好头,既明确了平台是“第一道关”,也释放出了网络订餐平台自查逐步从严的信号。这是平台对安全责任的具体落实,也是一种社会监督,它将平台的履责情况置于广大消费者监督之下,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舌尖”安全。
但就此而言,恐怕还不够,这种办法或许只能治标而难以治本。随着网络订餐行业的发展,对于外卖食安的监管办法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变化。平台要主动担起审核、复查责任,为网络订餐市场上双层“安全锁”;消费者也要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更主要的是法律要跟进市场发展,查处办法要严厉,避免滞后。对于那些缺乏道德血液的“黑外卖”,除了下线、公示等,在处罚力度上应适当加重,要尽可能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足够的监管震慑力,以儆效尤。如果违法违规成本太低,许多“黑外卖”就很可能死而不僵,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