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法治河北论坛”为雄安新区建设献计献策

  本报讯(记者张君 焦新波)  122627日,河北省委法治河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北省法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法治河北论坛在石家庄举行。论坛以“雄安新区建设法治保障”为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室副所长、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常纪文应邀出席并做主旨报告,来自河北省及北京、上海等地的法学法律工作者等110余人出席了会议。

  河北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省法学会副会长刘永志致辞,河北省政协社法委副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赵建明,河北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赵树堂,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副院长、省法学会副会长何秉群,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省法学会副会长刘莲花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由河北省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宪军主持。

  刘永志在致辞中指出,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围绕如何有效发挥法治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组织研讨,是服务保障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法学研究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四个意识”,自觉做到“四个服从”,积极投身依法治国伟大实践。要围绕中心抓服务,深化法治建设实践。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法学研究,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建言献策。要针对热点搞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聚集具体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更好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服务。要瞄准成果转化抓提升,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努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将研究成果及时报送党委、政府等有关决策部门,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很好地发挥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为决策实践提供参考、为法学教育和法治宣传发挥推动作用的效能。

  开幕式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常纪文围绕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雄安新区法治建设为题做主旨报告,并在环境保护政策和法治问题、公众参与立法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和建议。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院长孟庆瑜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立法进路”为题做了主旨报告。孟庆瑜教授通过研究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等地方立法现状,以及全国诸“区”的各种法律法规等内容的特点和不足,对雄安新区地方立法的内部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河北省委政法委法治建设协调处处长周保刚提出的《关于雄安新区法治保障的思考与建议》和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高娟《大数据时代雄安新区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等人员的讨论发言,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关注,围绕建设雄安新区法治保障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等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试图为新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法治布局,既有对雄安新区法治保障的理论思考,也有对推进新区建设法治保障的建议。

  华北电力大学法政与政教系党委书记、教授梁平对此点评表示,内容立足于雄安新区建设的法治保障,围绕落实中央重大决策解决观念意识问题展开顶层论述,提出应处理好重大决策与法治思维、法律定位于行政定位、改革创新与法治功能、综治维稳与法治方式、初期顺利开局与构建长期法治秩序等重要关系,并从出台规范体系、强化法律实施、保持法治工作连续性创新性等层面“补齐短板”,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在第八届“法治河北论坛”现场,法学专家、教授分别围绕雄安新区立法保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索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对法治问题的解决思路,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强烈反响。

  “法治河北论坛”是河北省引领和繁荣法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法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论坛以“雄安新区建设法治保障”为主题,得到了河北全省和省外法学法律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紧紧围绕主题,深入调研论证,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共征集论文152篇,内容涉及雄安新区法治建设、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户籍制度、住房保障、土地制度及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还有一批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立法、交通一体化、司法合作、公益诉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会议最后宣读了优秀成果和优秀组织奖表彰决定并进行了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