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抱团养老但不宜盲目复制
今年2月22日,69岁独居杭州城西的张阿姨通过媒体联系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组织新家庭,像兄弟姐妹一样抱团养老。一石激起千层浪。抱团养老的想法,一下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目前,包括张阿姨在内,7户人家一起住在一栋农家小别墅里,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
抱团养老具备不少优势,老人们通过长时间的“挑选”,自发形成性格相吸的互助养老小团体,这种松散的群体结构让彼此之间更融洽,免去了尴尬和约束,也增添了家人陪伴式的乐趣;老人们年龄相仿,观点类同,可以共同分享人生阅历和感兴趣的话题,彼此安慰,而不会产生代沟,有效驱除痛苦和烦恼;此外,“空巢老人”最担忧的莫过于生病无人知晓无人照顾,而老人们住在一起互相关照,填补了子女不在身边乏人看护的空白,杜绝“病倒几天无人知”的悲剧。
抱团养老,反映了当今养老方式多样性需求,是对机构养老很好的补充,契合未来互助养老的大趋势。然而,抱团养老虽好但不宜盲目复制。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以及如何在陌生人之间构建信任与情感等问题不容忽视。之前一些老人抱团养老遭遇失败的事例便佐证了这一点。
抱团养老是老人通过互助的方式实现的自助养老,而社会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家人、子女加倍关爱,才是破解老龄化难题的题中之义。社会各界都要大力扶持抱团养老,同时要创新多元化养老模式,实现空巢老人的“积极自救与社会救助”,让老人们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