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多措并举夯实反邪教宣传基石

  “政府的宽大处理政策和帮教人员的努力付出,挽救了我濒临破碎的家庭。”曾经被邪教歪理邪说禁锢思想20年之久的孙艳(化名),在经历了连续28天的思想教育以后,所谓的“信仰”土崩瓦解,幡然醒悟的她声泪俱下地表示要悔过自新,重新做人。

  而孙艳的转变,只是广州市花都区反邪教工作的一个缩影。花都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面积971平方公里,有农村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等特点。近年来,花都区按照中央、省、市反邪教工作部署,为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抓住关键受众、关键载体和关键少数“三个关键”,扎实推进反邪教警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唱响“凝心聚力反对邪教”的反邪宣传大合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日,记者从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座谈会上获悉,该区梯面镇红山村因“无邪教创建”工作突出,获颁广东省“无邪教示范村”荣誉称号。

  

“最美乡村”唱响反邪教之歌

  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是远近驰名的“最美乡村”,每年油菜花开的季节,前来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广州市花都区委政法委专职委员介绍,选择红山村重点开展“无邪教创建”活动,首先因为该村领导班子基础好,适合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其次,红山村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村民相对缺乏反邪教的防范意识,容易被邪教侵害;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慕名而来旅游观光人流量多,邪教人员容易伪装成游客混进村内进行邪教宣传。

  记者了解到,红山村“无邪教创建”工作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自2014年10月开展以来,全村无登记在册邪教人员,无邪教组织,无发生邪教案(事)件,群众反邪教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达到了创建的标准,并于今年被评为广东省“无邪教示范村”。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三年来红山村一系列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该村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无邪教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反邪教工作制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将创建“无邪教示范村”工作任务落实到人。红山村在治安队的基础上,积极发动退休干部、党员、热心村民,建立了一支群防群治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村里人熟悉村里事”的优势,进行入户宣传,以拉家常的形式在村民中开展日常反邪教防控工作。

  此外,红山村分别在广场和文化宣传长廊设置了反邪教宣传栏,并将村老年活动中心作为反邪教宣传阵地,在村里营造出浓厚的反邪教宣传氛围,让反邪教之歌响彻全村的每个角落。

  

“三个关键”培育反邪教土壤

  邪教不仅荼毒人们身心,对社会而言更是个“不定时炸弹”。据介绍,为了推动无邪教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净化社会风气,花都区紧紧围绕抓住关键受众、关键载体和关键少数“三个关键”,切实筑牢反邪教基层基础。

  结合该区实际,花都区深入农村、校园、企业等,紧抓农村群众、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关键受众,在全区250个社区(村)、151所学校和254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反邪警示教育墙(或宣传橱窗),奏响了反邪宣传大合唱。

  为进一步抓关键载体,近年来,花都区不断根据新形势需要,持续拓宽反邪教阵地、农村“大喇叭”广播宣传平台、传统媒体、“互联网+”等宣传渠道,构建多元立体宣传网。

  面对严峻复杂的反邪教斗争形势,花都区紧抓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利用党校培训教育平台,把反邪教宣传纳入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学习的教学内容,并建立了新任村干部的反邪教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各社区(村)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反邪教宣传讲座,为反邪教宣传工作树立起领头羊。

  记者了解到,花都区以“三个关键”为抓手的反邪教宣传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9月10日,花都区新和村的利大叔在自家门口发现邪教宣传品一份,马上主动上交到村委。根据《广州市群众举报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奖励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花都区向他奖励现金1000元。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区共收到群众举报邪教违法犯罪线索17条,公安机关通过群众举报抓获邪教人员6人。

  花都区委政法委专职委员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如若发现邪教违法犯罪行为,请及时拨打24小时举报热线020-86818110或辖区派出所报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