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票利益链不应游离在法律之外
微信投票背后所滋生的刷票、人工冲票利益链,不仅污染了原本纯洁的朋友圈,各种链接、软件使用的背后还暗含着各种难以知晓的法律风险。令人不解的是,这种离我们最近、充斥在身边的灰色链条,却长期游离在法律之外,这着实有违法理。
从基本的原理来讲,公平、诚实信用是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良性竞争的基本准则,无论是从友谊性质的排名竞逐来讲,还是从市场竞争的秩序规则来说,都不能离开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的底线。若依赖于刷票软件进行作弊,依赖于出钱让“投手”团队进行人工投票,不仅达不到竞争的效果,还会导致竞争环境恶化。
大多数的拉票都有着广告营销驱动,有不少还设置了奖品作为吸引民众参与的筹码,如果投票平台利用后台管理数据便利为他人刷票,进而让内部人员获得奖品,或者平台本身根本就没想真正去发布奖品,只是为了刷人气、刷粉而故意虚假为之,那么平台本身就有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之规定,可能要被处以罚款。
不仅如此,一些投票窗口往往还诱导民众通过阅读原文、通过不安全的浏览器页面打开,以跳转的方式实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行为视结果和情节轻重就有可能触犯部门法规,甚至有触犯刑律的可能。此外,一些极端的刷票软件具有攻击性和危害性,它们通过恶意制造虚假数据包,删除或者篡改服务器信息数据等方式,直接攻击服务器来制造竞争优势,而这种提供入侵、篡改软件的行为,可能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同样,使用这些软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信息时代之下,影响人们生活的数据正日益增多,我们在体验着前所未有便捷的同时,自身的隐私、信息安全受到侵袭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即便常见且容易忽视的投票行为,很可能暗含各类陷阱,而常见的刷票软件,也可能成为犯罪工具。这种情形之下,我们不能只要求运营商担负起审核和把关的义务,各平台建立一个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作为使用者自身也应该树立起正常的竞争心态。
而归根结底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说,对相关平台进行规制,对灰色产业链条进行有效打击,不仅需要更加精准的立法进行跟进,还需要相关部门与运营商形成有效合力,才能还微信朋友圈一个朗朗晴空。
国务院日前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按照10%的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以充分体现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公平和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均在划转范围之内,另有规定的除外。(11月19日《新京报》)
@江德斌:养老问题关系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划转国资充实社保”只是缓解养老金危机的一个方案,而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衍生的养老问题,仍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既要保障缴费者的利益,又要确保养老金制度延续下去。
巨大的英语培训消费市场以及家长们的态度,让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大打“外教牌”。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多家培训机构的外教,大部分是“无证上岗”,甚至有的还是机构“包装”而成。(11月22日《新京报》)
@张哲浩:我们都理解父母们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才四处寻找他们自认为先进的外教辅导班,并不惜重金为孩子报名。消除外教培训班的乱象,不仅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整治和管理,更应该从家长的观念转变开始,从家长不再盲目迷信那些所谓的“标签”开始,从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开始。外教辅导班,家长们的迷信还是少些好。
11月21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总结大会暨第三届中国青年技能营开营仪式在北京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在大赛上获得金、银、铜及优胜奖的选手和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分别奖励30万元、18万元、12万元和5万元。(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沈林:国家对获奖者的奖励,不仅是对这些技能人才的极大肯定,更能调动各类机构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这种奖励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在营造“尊重技能人才、支持技能培养、弘扬工匠精神”的浓郁氛围上,其作用已经超出了奖励本身。当然,营造浓郁的技能文化,培养深厚的工匠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长期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