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 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基层基础新发展

  党的十九大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许多内容都与司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既为司法行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行动上紧紧跟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司法行政工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的新举措新做法。

  一是找准司法行政事业新站位。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作为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青岛,广大市民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需求正在向“生活质量、公平正义”等更高层次迈进。在社会治理方面,人民群众求发展、要公平、想参与的愿望增强,期盼社会治理更开放、更透明,对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机制提出新要求等等。尽管青岛市曾荣获“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城市”等殊荣,法治青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需求,主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与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要把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创新发展、12348法网和案例库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律师专业调解、公证体制机制改革、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的更高需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发展和变化。用“新时代主要矛盾”这一论断指导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司法行政工作者要持续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全面做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推动司法行政职能由“行政命令型”向“群众需求型”转变,打造司法行政机关新形象!找准司法行政事业新的时代站位!

  二是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新体系。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司法行政而言,着眼“均等普惠”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法治服务需求的有效路径,也是解决司法行政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总抓手。未来司法部门应当按照均等化的要求,积极推进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实体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三位一体建设,丰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探索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方法,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构建和完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区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社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打通实体、网络、热线“三位一体”服务渠道,精心培育法律服务惠民、法律援助济民、人民调解安民、法治宣传育民“四大服务产品”,在全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公共法律服务载体,实行网上网下齐头并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个部门并抓、多种力量并举、多种资源并用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保障机制,推动法律服务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更多精细化、个性化的法治服务,将司法行政服务基层、服务民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结成一张网,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好司法行政所有事”。

  三是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强调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青岛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意见》,大力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创新实现了“诉调对接”“警调联动”等人民调解新机制,在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等20多个领域设立专业性调解组织,推动了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的结合,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青岛司法行政工作着力以更加开放性的架构吸纳社会力量,在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方面推进深化,实现多种资源、多种手段的良性互动。我们将全面推行“1+1+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推进建立完善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纠纷化解制度,即在青岛市的每个社区建立1个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配置1名法律顾问(AB角)、组建N个调解小组。将在全市所有新型社区建成规范化司法行政工作室,内设人民调解工作组、法治宣传辅导站、法律援助联系点、法律服务咨询点等窗口,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AB角制度,法律顾问以第三方身份介入社村事务管理和矛盾化解,实现矛盾纠纷由法律专家“把脉开方”,群策群力“点穴化解”;将针对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中社区人群的多元化、矛盾纠纷的多样化的特点,在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治安纠纷等“N”个不同纠纷领域建立“N”个人民调解小组,将人民调解这一消除纷争的“东方之花”厚植社村,将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筑牢扎实。社区(村居)管理抓住了“1+1+N”,就等于抓住了基层司法行政的根本。通过“1+1+N”新机制,实现司法行政基层基础资源集约化、力量多元化、调处快捷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事业增光添彩。

(作者系青岛市司法局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