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日刑事法研讨会30载
近日,“第六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暨中日刑法总论和分论中的先端课题研讨会”在江南大学文浩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日刑事法研讨会”的创办和推动者、日本刑法学家西原春夫教授,鼓励青年学者应当继承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为加深中日刑法学者之间的学术友谊、推动刑事法理论发展和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近日,由东南大学法学院主办、江南大学承办的“第六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暨中日刑法总论和分论中的先端课题研讨会”在江南大学文浩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在会议开始的前一天,“中日刑事法研讨会”的创办和推动者,日本著名刑法学家、早稻田大学原校长,东南大学客座教授、中日刑法学术交流的先驱,现年89岁的西原春夫教授来到东南大学法学院做讲座,在与学院部分师生交流时,他说:“惜缘,珍惜缘分,发音和我的姓氏是一样的,今后希望大家跟我一样惜缘。后辈青年学者应当继承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的优良传统,为加深中日刑法学者之间的学术友谊、推动刑事法理论发展和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
1986年,时任早稻田大学校长的西原春夫受邀到上海举办讲座介绍日本教育,正是由于这次讲座,他认识了时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会长李寿葆先生。
讲座结束后,西原春夫夫妇受李寿葆邀请到杭州和绍兴参观访问。在由上海开往杭州的列车上,西原春夫向李寿葆提出一个建议:“中国制定刑法已经快10年,虽然日本与中国存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但在刑事法领域相通的内容比较多,两国之间是否可以逐渐开始学术交流呢?”李寿葆当场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承诺一起努力将其办成。西原春夫对李寿葆这么快就给了肯定答复颇为钦佩,多年后回想起此事依旧赞叹不绝:“这真是个具有先见之明的决定。”
1988年4月28日到30日,在上海市的天马大酒店,第一届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召开了。当日中方的参会人员以居住在上海的人员为主,为数众多的刑法学者、研究生、法官、检察官、刑务所工作人员、律师等参会旁听。讨论会结束后,当日的出席者均对本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举办一次的意见特别强烈。日本方面也有同样的反响,于是,双方决定来年在日本再举办一次讨论会。
1990年3月,在东京的早稻田大学第二次研讨会顺利召开,这次的研讨会也获得了较高评价。于是,双方决定此后隔年举办一次,分别由中国和日本交替主办。
到2000年,中日刑事法学术研讨会已经进行了六期,鉴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西原春夫找到他的好友、中国刑法学大家高铭暄商量,以世纪之交为契机,重新开创新体制,以与以往不同的形式去取得新的发展。为此,日本专门创设了“日中刑事法研究会”组织,中国方面制作了“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参加者名册”,规定了今后会议的研究内容限定为刑法,而且是关于重要课题的深入研讨,举办的地方要巡回。
此后,遵循这个新模式,2001年在中国北京召开了“21世纪第一届(总计第七届)日中刑事法学术讨论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2002年在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主办),2004年在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主办),2005年在中国长春(吉林大学主办)分别召开了大会。至此,两国间刑事法学术讨论会总共召开了10届。
彼时,西原春夫已经年逾80岁,他意识到如果再不把这些交给下一代,他如果哪一天突然倒下,可能导致日中刑事法学术交流自此中断。于是,他将日中刑事法研究会会长的职位让位给当时担任日本刑法学会理事长的东京大学教授西田典之,并且将该学术交流形式改为今后由两国大学主动召开,会议名称也正式改为“中日刑事法研讨会”。
自此以后,新形式的第一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于2007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举办,第二届于200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第三届于2011年在日本中央大学举办,第四届于2013年在中国西北政法大学举办,第五届于201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办,第六届于2017年在中国东南大学举办。
西原春夫在回忆起日中刑事法学术交流的起源与发展时感慨:“对我而言,当初认为哪怕仅仅是举办一次或一个来回也有意义,没想到能够发展为持续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能够持续至今更是连做梦也未能想到。”
西原春夫与安田奖学金
1990年11月,西原春夫就任“公益信托纪念安田和风亚洲青少年交流基金”(简称“安田基金”)的运营委员长。这是一种专门为亚洲青少年提供奖学金的基金会,由于名额较少,所以并未对外公开选拔,只是由运营委员来决定获奖者的人选。
西原春夫拥有决定来自中国候选人的权限。刚开始他是从众多专业领域中挑选并推荐候选人。不过,为了尽到推荐者的责任,需要准确把握候选人的能力,因此,学生指导教授的推荐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样一来,因为西原春夫所认识的中国学者几乎都是刑法领域的,所以,候选人也自然而然地逐渐集中到刑法领域。
最初,西原春夫还有点“无可奈何”,不过,在后来的运作中他逐渐看到了这样做的优点,发现这种模式对中国可能更为有利。于是,在他与助手——当时的成文堂编辑部部长本乡三好先生商议之后,决定在候选人专业上更向刑法领域集中。
按照安田基金会成立的初衷,其在运营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基金的利息,而且要使用基金的本金。经过多年的运作,基金已经逐渐用尽,因此,2015年基金会确定了最后2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在他们奖学期间结束的同时,基金会也予以解散。
至此,已有20余位中国刑事法学者获得奖学金赴日留学,回国后任职于中国各大学,已成为中国刑法学界中的中坚力量。学生中就包括现在东南大学法学院任教的副教授刘建利。
刘建利在日本留学期间,通过导师甲斐克则教授和本乡三好先生认识了西原春夫教授,并有幸经西原春夫推荐获得安田奖学金。
2011年,第三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在日本中央大学举办,刘艳红作为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受中国刑法学家陈兴良和张明楷的邀请前往参加。在会上,她认识了刘建利并邀请他回国到东南大学任教,刘建利欣然同意。
来到东南大学法学院后,刘建利向院里建议邀请西原春夫教授来学校做讲座,并聘请西原教授为东大客座教授。于是,东南大学与中日刑事法研讨会的缘分便开始了。
东南大学与中日刑事法研讨会
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共设“因果关系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正当防卫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性犯罪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和“诈骗罪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四大研讨主题,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1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成蹊大学等多位著名刑事法学者参加了会议。
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对这次研讨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能够承办这样高规格的研讨会,无论是对我们团队的整体学术影响力,还是对团队的办会行政能力以及对外的学术交流能力,都是一次检验和扩大,影响力无疑是百分百正面的。中日两国刑法学者的深度学术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对于推动两国刑事法理论的繁荣,毫无疑问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刘艳红自2006年来到东南大学法学院后一直致力于刑法学科的建设,尤其是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2011年她到日本参加第三届中日刑事法学研讨会,在会上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和认识了西原春夫先生。“尽管之前在中国的几次学术会议中也曾见过西原春夫先生,但那时候的先生是万人瞩目的状态,我尚属晚辈,并没有机会与他近距离接触。”除此之外,刘艳红还在会议中认识了众多日本学者,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对中日刑事法研讨会能在东南大学召开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刘艳红又到西北政法大学参加第四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她意识到这次会议的召开对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科的影响力有着很大的提升,当时她就想,如果东南大学也能够举办一届,将非常有意义。但因为时机尚不成熟,她并没有向与会的学者表明想法。
2014年,在得知西原春夫将有一次访华活动时,刘艳红就邀请西原春夫到东南大学做了一次讲座,同时校方还聘请西原春夫先生和本乡三好先生做学校的客座教授。讲座结束后,刘艳红向西原春夫表达了想要在东南大学举办一次中日刑事法研讨会的想法。
201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召开第五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上,刘艳红作为中方发言人之一,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会议结束后,中日学者讨论并同意了刘艳红想要在东南大学举办下一届研讨会的请求,东南大学被确定为第六届会议的主办方。
“中日刑事法研讨会从最初举办到现在,尽管中间因为一些时局的因素停办过一段时间,但总体上持续了近30年。这个过程体现了民间交流力量的强大、生命力的旺盛。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刑法新生力量的诞生与加入,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会将会办得越来越好。”刘艳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