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交警“六字”创新路面管理

   安徽省太湖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创新推出“挤、管、创、争、奖、合”勤务改革模式,全警全员上路、科技智能化联管,取得显著成效。


 

  安徽省太湖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国家六部委命名的“平安畅通县”。2016年初,太湖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口号,同时启动县城规划建设畅通行动,将交警列入城市创建主力军。太湖交警在警力严重不足、警龄老化的不利情况下,逆势而上,通过“挤、管、创、争、奖、合”创新路面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太湖县交警大队大队长李向阳介绍,截至20179月底,太湖县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0.1万起,较上年同期上升2.55%2017年第一、二季度在全市交警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均列第一名,实现了公路安全与城市畅通并重,各项重点工作有序开展的目标。

“挤”:内业人员协管理

  太湖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车管所、宣教股、交管股、科技股、办公室等内业机构警力轮班上路,每天到城区路口和交通拥堵点(段)站早、中、晚高峰岗,业务机构每周末轮班参加一次集中整治或夜间酒驾查缉行动。

  县城区高峰执勤点由过去的5个增加到25个,每天高峰岗部署路面的警力达到70人以上,有效缓解了城区警力严重不足的困境,也有效缓解了城区中队警力,放开手脚执勤执法,提高了路面执勤警员的管事率。

“管”:严管重罚保畅通

  城区交警中队和大队业务机构警力改变以往的高峰守点、平峰巡逻为早七点半至晚六点半连续值守制,在县城区试点警力由“上街巡逻”向“驻街巡逻”转变,实现对城区道路堵点、乱点和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现场的有效维护处置。业务机构警员成立查缉小组轮班上路,安排警力中午、夜间上路,加强城区道路巡逻密度,形成网格化管理模式。

“创”:智能化管理显实力

  交警大队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争取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县政府融资1000万元,一次性建设完成路口信号控制系统、天网监控系统、闯红灯违法抓拍系统、超速违法抓拍系统、智能卡口系统、违停自动抓拍及告知喊话系统等七大智能交通系统。

  围绕“指挥调度、公共服务、视频监控、研判分析”四大功能,打造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灵敏高效的公安交通指挥控制平台,逐步实现对城区主要路段的实时监控、轨迹研判和查缉布控的工作目标,该项目建成后太湖县城区的交通科技水平将步入全市先进行列,极大地释放了警力。

  据统计,自城区智能交通系统投入使用以来,警方共利用该系统协助侦破机动车盗抢案件27起,协助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278起,协助侦破其他各类案件83起,共捕获交通违法行为近30万起,城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呈明显下降趋势,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

“争”:社会协助聚合力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驾培学校学员、交通志愿者对城区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

  县委文明委发文要求县城主干道路沿线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开辟停车泊位850个,缓解了县城中心区路面停车压力。交管大队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工作,争取“话语权”,县城主干道路全部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及防护设施,架设6500米隔离护栏,更新交通标志、标线876处,确保了道路畅通。

“奖”:争先创优显活力

  交警大队将路面执勤与警员月工作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每月开展民警岗位4+1”和优秀协管员评选评比活动,每月推选2名工作努力、敢于责任担当的民警参加县局评选,每月表彰15名路面执勤表现积极的协管员,大队通报表彰并发奖金。大队成立绩效考核办公室,对全大队民警按月考核,每月按工作完成情况核定绩效奖励工资,极大激发了警员工作积极性。

“合”:同心协力打硬仗

  领导干部提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口号,带头上路引领示范。大队领导及中队、各机构负责人在路面执勤,战斗在一线。面对暴雨、高温、风雪天气,全体警员上路值勤。

  大队及时调整勤务模式和警力部署,科学合理调整执勤岗位和时段,通过实施弹性、错时工作制等措施,增加轮值班次,适当缩短民警、协管员持续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积极争取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申请高温补助。每年分批为全警全员集中体检,民警、协管员因公负伤、患病住院的,尽快为他们联系并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大队领导上门看望,极大提升了警员的爱岗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