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连续6次获评“全国文明接待室”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被授予“第九届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称号,该院连续6次获此殊荣。近年来,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积极打造金牌“文明窗口”,树立了检察机关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良好形象。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公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被授予“第九届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称号,该院连续6次获此殊荣。

打造便捷、温情窗口

  打造配套完善的“硬环境”。积极构建控告、申诉、举报、咨询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控申大厅,大厅内“12309”举报专线电话、检务公开滚动屏及触摸屏、“检察长接待日”公示牌一目了然;空调、饮水设备、法律刊物、轮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免费复印、残疾人绿色通道、热茶开水服务到家。在醒目位置张贴来访须知、文明接待公约、接待用语等,以及院领导、控申接待人员情况宣传栏和控申部门工作流程图,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

  配备了检察长接访室、案件讨论室、候谈室、听证室、咨询室、情绪疏导室,功能齐全。开通了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检察长随时预约接访,实现了案件网上录入的现代化管理,快捷高效。

  进一步转变作风,打造优质的“软环境”。优化接待人员结构,加强接待力量,在石嘴山市两级检察院中率先实行领导带班制、窗口负责人坐班制、青年干警跟班学习制等,自201411月领导带班制实行以来,成功化解了杨某某等30余人告急访、李某某等人集体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孙某某因加油站补偿不合理,自2010年以来多次到自治区、市各级政府上访,20153月,石嘴山市委将该信访积案分配给石嘴山市人民检察院,要求限期化解。接到此案后,检察院领导带领干警与大武口区政府、区信访局、区住房保障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多次到区信访局了解案件进展。后双方就房屋征收与补偿安置签订协议书,201549日,大武口区信访督办局与孙某某最终签订了息诉罢访协议书。至此,这起多年来因房屋征收与安置补偿而引发的信访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该案的妥善处置,得益于全程化检察长接待模式的建立。信访案件从预约接访到中期跟踪、案件办理到最后答复,均由相关部门主管检察长负责,形成了领导带头、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司法救助申请人袁某和丈夫都患有严重的疾病,一家四口仅靠三亩土地承包费和低保维持生活,然而祸从天降,正上初中的女儿在上学途中遭遇歹徒杀害致死。被告人虽被执行了死刑,但其家属无力支付3万余元的民事赔偿。石嘴山市检察院控申处干警多次到该村村委会了解情况,与政法委、财政局等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将3万元救助款送到袁某手中,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特意送上“帮扶显大爱、倾情暖民心”的锦旗,对检察机关表示感谢。全市两级检察院结合办案积极开展司法救助,3年来,共为23名刑事被害人及其家属发放困难救助金 26万余元。

打造阳光窗口

  近年来,石嘴山市检察院多措并举,强化检务公开,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打造舆论声势,通过“打造阳光检察,践行群众路线”大型电视专访活动,在纸质媒体、网络媒体上开辟宣传专版、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的同时,注重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实现了“线上线下”良好互动。

  开展疑难复杂信访事件律师预约接访活动,在村镇、社区、学校、机关聘请“特约检调员”,开展检务公开U盘行动、检察开放日活动、检察官普法讲座交流等活动。3年来,共开展法制宣传3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现场接访群众300余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50件次。通过公布举报接访电话、电子邮箱,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受理群众举报线索43件。

  石嘴山市检察院始终把控申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通过师徒结对、岗位练兵、外出学习、挂职锻炼、学历提升、廉洁自律教育等多种举措,提高控申队伍整体素质。在2015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院组织的“以考促学”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全市两级院取得了全区五地市平均成绩第一、包揽个人成绩全区前三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连续多年涉检进京“零上访”,多次被区、市、县政法系统评为维稳先进集体;荣立全区检察机关集体二等功,被石嘴山市政法委评为优秀窗口;干警个人也多次获得区、市和院级各种奖励。

  “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硕果。在2013——2015年全国文明接待室创建活动中,石嘴山市检察院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65398人,受理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145件;移送自侦部门94,立案1923人,通过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400余万元;受理民行监督案件85,通过办案,提请抗诉26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件,指令再审改判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