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家上学”要否定更要反思

  “一些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在家里或者是送到私塾、国学班等地方去学习,这些机构很难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很难保障适龄儿童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北京表示。

  在大多数家长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的年代,一些家长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逃离”学校,选择在家上学,理由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在笔者看来,“在家上学”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不具有普适性。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教育手段僵化,教学评价模式单一,过分关注升学率,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当下的应试教育体制确实弊端不少,重分数、轻能力也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当下的教育模式确实应该改革,家长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另辟蹊径探索教育改革,选择自己教孩子,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适应孩子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但是这样的成功不易复制,家长让孩子完全脱离传统学校教育,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当然,“在家上学”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处。比如,其倡导的因材施教,尊重孩子个性发展的眼光值得欣赏,其注重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的理念值得思考。教育部门与教育者对此不能冷眼旁观,也不能否定了之,而要将此看成一份教育改革建言,引起反思,思考对策,拿出教育智慧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尊重家长与孩子的核心关切,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让所有孩子受到适合其教育的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