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进社区企业普法
为预防和打击刑事发案,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针对高发的电信诈骗犯罪,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加大宣传“严打严防电信诈骗犯罪”力度,有效强化了当地民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技能。
当前,电信诈骗呈高发势头,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唯有此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为有效遏制频发的电信诈骗,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一方面积极阻止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一方面积极进社区、进企业,开展严打严防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活动,效果明显。
30分钟成功阻止受害人汇款
今年5月,正值2017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召开。安保期间,通过警情联动、数据共享,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分秒必争,成功阻止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事情是这样的,贵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悉一重要线索:花溪区辖区内的一名贠姓受害人极有可能正在被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身份进行电信网络诈骗。利用网络传输的快捷手段,5月28日13时24分,该信息已被推送至花溪分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反电信诈骗联络员处,花溪分局联络员迅速响应,运用情报分析,对受害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实。
受害人身份和相关信息很快确定了,在受害人手机一直打不通的状态下,花溪分局连续发送5条提示信息,并通知相关民警,立即赶往受害人户籍地。
14时03分,正当辖区民警到达小区门口时,见一女子从小区出来,其相貌与调取的受害人身份信息相似度极高,通过询问得知此人正是受害人,派出所民警立即挂断了受害人的通话。
对于民警的到来,受害人万分惊诧,向其说明来意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正欲按照嫌疑人的指示,前往银行转账汇款。民警趁热打铁对其进行了防电信诈骗宣传。此案件中,从发现受害人被骗到成功阻止受害人汇款,整个过程只用时30分钟左右。
反诈中心进社区进企业
今年6月10日,由贵州广播电视台牵头主办的2017年贵州省首届社区服务节“六进你家 服务到家”活动,分别在观山湖区世纪城服务中心卧龙广场、世纪金源国贸、碧海社区雷锋广场、金元国际新城开展宣传。
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围绕“民警以案说法,增强防范意识”的宣传主题,为社区居民分析盗、抢、骗(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主)违法犯罪的手段、心理和动机,以案说法,帮助社区居民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在4天的活动中,市局反诈中心为社区居民拆解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尤其针对老年群体容易遭受的“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电信诈骗”“冒充亲人电信诈骗”等,深入剖析,以案说法,和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反诈中心进社区宣传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主要通过四种形式来提高居民防范意识。一是通过6块展板展示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种类、诈骗剧情、防范措施。二是通过主持人与社区居民有奖问答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现场互动,发放礼品。三是主持人、社区居民与反诈中心民警问答互动。四是社区居民关注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号,更多了解学习电信诈骗,及时关注电信网络诈骗最新趋势。
今年6月26日,贵阳市公安局孟关派出所联合花溪农商银行孟关支行在花溪区孟关汽配城开展了防金融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普及相关金融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客户的防范诈骗能力。
活动中,农商银行孟关支行负责人向过往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了防电信诈骗知识,讲解了相关金融防范知识。孟关派出所所长罗章勇对群众消费者的提问一一解答,罗所长说道:“打击一切危害社会及人民人身财产安全犯罪行为,是我们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天职,大家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对一切提及到自身财产安全的陌生人坚决说不,保护好自身的权利。”孟关派出所康勇教导员、陈巍副所长则对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手册。
重点防范两类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针对日益猖獗的电信网络诈骗,贵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案例的方式提醒所有公众,重点防范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冒充熟人电信诈骗两种电信诈骗类型。
骗局一:骗子拨打居民家中座机、手机号,冒充三大运营商、公安(警察)、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称其家中电话有高额欠费,或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被盗用,账户涉嫌洗钱、拐卖儿童等刑事犯罪正在被通缉等情节恐吓群众,以“保护”财产安全、证明清白为由,指使群众在银行ATM机或网上进行转账,或套取群众银行账户密码、手机号等信息进行转账。
2017年5月31日,报案人李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号码是手机号的电话。电话中,一名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的民警,称李女士在北京涉嫌一起拐卖妇女儿童案,并传真了一份“刑事逮捕冻结命令”给她,为摆脱嫌疑,需要李女士的配合。随后几天,李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存入现金共计人民币7万余元。
警方提醒,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绝对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设置安全账户让你转钱去证明清白,要做到不轻信、不转账。
骗局二:不法分子冒充事主的外地朋友,通过电话与事主联系,谎称次日要去事主所在城市看望事主。第二天通过电话谎称自己出了事需要用钱,但自己随身所带钱财不够,从而诱骗事主邮汇钱款。还有就是嫌疑人通过电话、短信息的形式,谎称受害人的亲朋好友生病、出车祸、嫖娼、酒驾被抓获或子女被绑架等理由,进而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
对于陌生人及陌生号码的来电或者信息,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冒充受害人亲属、朋友借钱的电话或者信息,要求受害人去银行进行汇款、转账时,一定要及时和亲属、朋友核实此事,千万不可贸然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