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专业折射“奇葩”办学思维
新学期即将开学,少数职业院校脑洞大开,开设“龙虾”等奇葩专业。日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批评是“瞎设专业,误人子弟”。
近年来我国职校教育发展迅速,一方面培养出大批技术蓝领,适应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强国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将改变根深蒂固的“上大学=人才”的成才观。
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前者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专业设置更灵活且针对性极强,而高校专业设置相对要稳定得多。因此,与时俱进是职校的生命力所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培养产销对路、供求衔接的人才至关重要。
教育部已经把设置专业的自主权下放到职业院校,职校有自主设专业的权力,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乱设专业。教育部专门制订职业教育国家教学基本标准,出台专业目录及配套的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等,这些都是学校必须遵循的规则制度,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职校可以从实际出发调整专业。诸如“龙虾”等奇葩专业的出现,实际暴露出少数学校“奇葩”的办学思维。
职业院校虽与市场需求及就业挂钩紧密,但也要扎扎实实做学问,抓基础教育,教学生真本领、真技能,专业设置应体现知识理论与实用相结合,眼前就业与学生长远发展相结合,要科学、合理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查、论证,不能拍脑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