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院既要叫好也要叫座
杭州互联网法院日前正式揭牌,成为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这意味着中国涉互联网案件的集中管辖、专业审判在杭州揭开了新的篇章。杭州互联网法院将探索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当事人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诉讼,实现“网上纠纷网上了”。
成立互联网法院,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诉讼,实现“网上纠纷网上了”,这是“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中央深改组《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要求,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更是人民法院对广大网民释放的一项司法改革“红利”。作为全国乃至世界首家互联网法院,无疑备受世人瞩目,承载广泛期许。
但设立互联网法院仅仅是第一步,作为一项重大司法改革创新,要在司法实践中有效落地生根,做到叫好又叫座,除了相关实施细节、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外,还有许多“功课”要做。须知,互联网法院绝不是对传统法院名称、职能的简单切换,将法院从“线下”搬到“线上”即可,而须主动顺应互联网高速发展态势,通过集中管辖、专业审判,充分发挥专项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审理好网络购物、网络诈骗、网上金融借贷、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著作侵权等各种网络纠纷案件,切实维护网络安全,推进互联网法治进程。
这也意味着,要有互联网法院,更要有互联网法官,要有一支廉洁奉公、法治素养过硬,同时既懂得审判业务,又懂得网络,会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时代专业化法官队伍。通过“互联网+审判”“网上开庭”,做到“低成本”“快审理”,及时有效化解互联网矛盾纠纷,哪怕千里之外,也能“一键搞定”,真正实现“网上纠纷网上了”,极大提升司法审判效率的同时,也切实减轻涉网维权成本。让广大网民具有“获得感”,从此不再因证据难找、维权成本高昂等而对网络侵权忍气吞声,转而勇于表达诉求、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从而提升当事人对互联网法院的“用户体验”,真正让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互联网法院在杭州“试水”,是司法改革的大势所趋,是对传统司法理念和审判方式的重大变革,也将实实在在影响许多人的生活。人民法院只有不断顺应互联网形势发展,不断革新网络司法手段,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官素养,积极探索涉网案件诉讼规则,完善审理机制,充分提升涉网审判效能,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供坚实司法保障,保护好网络消费者、投资者合法权益,建立起互联网法治秩序,拒绝互联网成为“法外之地”,才能真正使得互联网法院叫好又叫座,也才能真正落实好深改组要求,实现互联网法院的定位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