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启动

  本报讯(记者汤瑜) 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9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余名。20171月到6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12.3%和30.8%。

  近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812日下午,活动在深圳启动。

  现场,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通过举办防骗讲堂的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公布近期高发的十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手段,包括:假冒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兼职诈骗、考试诈骗、校园贷诈骗、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投资返利诈骗、保健品购物诈骗、引诱裸聊敲诈勒索,并且针对每种诈骗手段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实用有效的防范建议。

  记者获悉,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不仅在国内侦破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的电信网络诈骗大案要案,而且在境外10余个国家开展打击工作,将2700余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依法处理。中国人民银行建成了“电信诈骗交易风险事件管理平台”,并与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对接,实现了在线紧急止付,共冻结止付涉案资金70亿元。工信部出台30项硬措施,严格实行实名制,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国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共处置涉嫌诈骗电话号码1184万个。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制定颁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次集中宣传月活动期间,各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会同志愿者一起深入社区、高校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还将在繁华商业区等人流集中场所,刊登反诈骗公益广告、发放反诈骗宣传品,广泛宣传反诈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