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安州区开创依法治区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钮国洪 董劲松)“依法治国,国泰又民安,富强又文明……”雨后的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乐兴青龙村法治广场上,村民张志文正带着5岁的孙子念法治标语,这里的法治名言、标语以及法律漫画知识,都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青龙村法治广场的学法、普法热闹情景,是安州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群众知法用法的一个缩影。

  积极的学法热潮、通俗易懂的普法小知识,让该区法治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人民群众正在成为“法治安州”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

文化搭台法治唱戏

  作为去年全市农村法治教育阵地现场会的主办地,青龙村法治广场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常态化学法平台,又成为广泛传播社会主义道德、法治理念的示范基地,形成乐兴镇融法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法治人文风景线。

  “实施依法治区,学法知法是前提,文化搭台是关键。”区依法治区办主任刘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安州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各级各部门通过张贴标语、LED屏轮播、手机微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普法活动,组建法治宣讲团,以开展普法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增强法治观念。

  今年以来,该区共开展普法活动80余场次,印发普法宣传资料5万余份,在全区上下掀起了学法用法热潮。强化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建成禁毒教育基地、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40余个。该区所有乡镇、村(社区)均设立了专门法治宣传栏,依托各类法治宣传阵地,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拓展了城乡居民学法用法的载体。“把普法宣传贯穿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刘军说。

法律服务惠及百姓

  曾经的塔水镇白塔村是一个著名的“混乱村”,20113月,白塔村两委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大胆探索,把国学经典纳入依法治村的执政理念,创新了社区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一个后进村、问题村、矛盾村、上访村,打造成为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国学新村。

  “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礼、仁、信、廉、耻’与依法治村相融合纳入治村之本、强村之魂、执政之基的党建理念,提升了依法治村的能力。”村支书李治林告诉记者,白塔村国学教育基地,被全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是全绵阳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通过1年来的示范打造,全面深化了全区的依法治区工作,达到了以亮点打造为带动,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该区所有区级部门、18个乡镇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以“驻村法官”“巡回法庭”为载体,深入开展法律进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审判质效精细化管理,推进矛盾纠纷及时及早化解。目前已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10个,开展调解工作482人次,快审快决法律案件80余件。

  2017年是安州区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安州的关键之年,该区以构建“法治安州”“和谐安州”为目标,以基层法治创建、“法律七进”为载体,正在努力构建领导干部知法依法、人民群众信法守法、制度保障护法执法的“法治大厦”,形成了领导干部学法、人民群众信法、制度保障护法的法治氛围,为加快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