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政法综治工作综述
本报讯(记者张勇 □许铮) 江西省新余市地处江西省中西部,辖1县3区,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5万,是一座正在迅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历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平安建设为目标,以法治建设为载体,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提升防控能力为基础,努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举措,确保了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总体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自1993年以来,新余市连续5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3届被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先后12次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等称号。
注重社会矛盾预防
排查和化解
多年来,新余市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要求,以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主线,以推进综治三项建设为载体,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014年以来,该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270件,化解成功23129件,成功率为95.3%,同比上升3.4%。
注重通过大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一是全面铺开行政调解。新余市在全省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出台了行政调解办法。二是大力开展司法调解。设立乡镇法庭调解室,使司法调解触角延伸到乡、村两级,调解率达到72%以上;在人员密集、治安相对复杂的城市中心区,设立社区警务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各类民事、治安纠纷,一次性调解成功率得到大幅提升。三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注重运用第三方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2011年6月正式启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新机制,成立了市县两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并率先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运行5年来,已成功调处各类医患纠纷案件427起,调解成功率达97.97%,没有发生一起当事人反悔或者重新起诉,信访闹访,围堵市委、市政府的案件,相关做法曾在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被誉为医患纠纷调解的“新余模式”。
全力抓实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早在2013年,新余市在原有的“3111”天网工程的基础上,将天网工程纳入智慧新余总体规划,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具有先进管理模式和运营理念的安保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智慧天网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值守等非执法类任务由安保公司负责,公安机关只负责监督、考核、使用,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的配置。同时,大力推进乡镇天网高清视频网络改造,增强基层科技防范技术和水平,增加视频研判实战平台视频摘要等功能,极大增强了天网在治安防范和打击犯罪上的实战作用。将全市所有综治责任单位以及医院、宾馆、娱乐场所、物业住宅小区、街面店铺等视频监控系统纳入资源整合范围,统一联入全市智慧天网平台,全市所有天网全部联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消防指挥中心、武警指挥中心与城管指挥中心一体化运作。目前已接入社会视频资源和联网报警的单位共计1085家,接入社会监控探头508个。
据统计,新余市公安机关利用视频直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90起,交通肇事3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5人,协助外地公安机关29次,协助维稳55起,提供有效证据995起,有效发挥了视频侦查服务社会和侦查破案的作用。
2016年,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建立由综治(维稳)、公安、司法、教育、团委和工商联等单位组成,具备汇聚综治信息、化解矛盾纠纷、协调服务综治工作的一线指挥部和工作平台功能的综治中心,接入省综治信息系统平台、综治视联网、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并成立综治中心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配备相应人员和办公设施。根据治安状况、地理环境等情况,将城区划分为“24条巡线、38个巡区”,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动态巡逻与“蹲坑”守候相结合、公开巡逻与便衣巡逻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加大对案件多发地段和重要时段的巡逻密度、频度,对可疑人、物进行盘查,主动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
建成以电子警察为基础的城内防控圈、以货车进城卡口为基础的主城区防控圈、以出城卡口为基础的城郊防控圈以及以城际卡口为基础的边际防控圈。通过壮大社区警务、专职治安巡防、社区(村)义务巡逻、社区物业公司等群防群治力量,真正形成“城内跟得住、城郊卡得住,城际包得住”的全方位、立体式的治安巡防体系,有效预防了一批社会治安问题发生,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关心关爱重点青少年成长
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留守学生管理难等突出矛盾,2010年9月,分宜县投资1.9亿元专门兴建分宜六中,将原来全县13所农村初中的4300多名学生(留守学生1720名)全部集中到县城上学,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实现初中学生100%进城,让农村学生享受和城里学生同样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为探索解决留守儿童和孤儿问题的有效办法,分宜县还创建了可容纳150余人的“德仁苑”,招收农村孤儿学生,自2008年创办以来,先后招收了200多名农村特困孤儿,“德仁苑”通过实行“教养结合”的教育模式,为这些儿童免费提供食宿和全寄托式管理教育,用真情关爱孤儿的生活,用情感教育孤儿的思想,用关爱温暖孤儿的心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渝水区组建“智慧校车安全运行指挥中心”工作平台,建立起校车“全程录像、轨迹回放”等智慧管理模式。自2016年1月智慧校车系统建立以来,共监测提醒672起超员、超速、变更行驶路线的违规行为,避免交通事故13起,9所超速较多的幼儿园被通报批评,2名校车驾驶员因多次超速被辞退,极大减少了超速、违规驾驶等现象,使学生交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重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从2011年起,全市已建成6个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共安置刑满释放人员20余人,帮助难就业的刑满释放人员在就业前进行过渡性工作。市司法行政部门积极为刑满释放人员争取上级财政经费支持,对其给予6个月的生活补助,在工商系统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再就业“绿色通道”,市总工会将刑满释放人员子女纳入“金秋助学”就学援助范围,市民政系统对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给予救济。
该市还建立社区矫正执法监管统一平台,并将社区矫正综合执法平台全部开通到乡镇(办),联网开通率为100%,确保100%录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信息,各基层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建立完整、统一、规范的工作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对除了部分老弱病残的矫正对象外全部实行GPS手机定位,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
新余简介
新余市为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是江西省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工业化率达51.3%,城市化率达56.6%。
新余市是中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全国22个国家森林城市之一、全国首批8个“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改革示范市”之一、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国家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试点市、中国新能源之都、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蜜桔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诚信政府前10名、中国最具竞争力100强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海内外影响力城市、中国光电产业最佳投资城市,连续五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三届“长安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