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与“特殊开锁员”的“游击战”

——记黑龙江青冈县公安局破获系列技术开锁盗窃案

 

    有入室盗窃前科的张远(化名),认为自己当年被抓是因为“手法太弱”,刑满释放后,很快就重走老路,并开始实施技术开锁入室盗窃,与多地警方打起“游击战”。然而,他来青冈“试身手”后仅13天,就被坚韧睿智的青冈警方逮捕。作为他的帮手,他的叔伯兄弟张庆(化名)也和他一同被逮捕。

首战告捷

犯罪嫌疑人进入“包围圈”

    2017年4月12日中午11时左右,家住黑龙江省青冈县某小区的78岁齐某回家开启防盗门时,发现出门时锁过的二道锁被打开,敏感的齐某打开房门后,细心地观察了一下屋内,当看到卧室内的床单被掀起一角时,心里一惊,她清晰记得早上出门时,床单是铺平的。她马上对屋内物品进行了查看,发现9000多元现金及一个27克的黄金手镯不见了。毫无疑问,家里来过“贼”了,齐某立即拨通了报警电话。

    当天值班的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管继伟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通过报案人的描述和现场勘查,管继伟初步认定此案为一起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幸运的是,老人很细心,及时发现了疑点并报了警,为案件侦破赢取了宝贵的时间。侦查员们立即展开工作,通过走访住户,调取在案发时间内的小区监控,很快发现了线索。

    监控显示:当天上午10时左右有两名戴鸭舌帽和口罩的人进入报案人小区单元,半小时后离开,经报案人辨认,二人不是本单元住户。种种迹象表明,二人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通过监控显示,此二人徒步从小区离开后,穿过多个街道,最后驾驶一辆黑色比亚迪C5轿车往望奎方向驶去。轿车的车牌号码被清晰地显示出来。

    一般情况下,只要找到车牌号,就相当于找到了车主,顺藤摸瓜,案件便可侦破。而此时犯罪嫌疑人留下的清晰线索带给侦查员的却是个大大的问号。

    从作案手法看,犯罪嫌疑人很小心谨慎,现场基本没有留下痕迹,并且为了避免监控下露出真实面貌进行了乔装打扮,这样一伙明显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的犯罪分子,怎么会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车牌号呢?多年办案积累的经验和职业敏感告诉侦查员,车牌号很可能是假的。为了证实侦查员的判断,民警立即与车牌号辖区地齐齐哈尔市警方取得了联系,通过齐市警方的配合调查,证实在齐齐哈尔市确实有一辆同样的轿车,车型正是比亚迪C5,黑色。但此车在案发当天只在齐齐哈尔市内活动过,并没有出城。

    同一车型,同一牌照,狡猾的案犯想通过“套牌”瞒天过海。刑警大队马上就此案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局长赵东宁对此案高度重视,要求尽快破案。刑侦副局长刘占海认为此类技术开锁盗窃案危害极大,亲临一线指挥作战。

    有了局领导的支持,刑警大队侦查员们的精气神更足了。现在,案件侦破的关键全都聚焦在一点,那就是找到作案车辆的真实牌照。针对作案车辆的车型,侦查员决定对全省150多辆比亚迪C5轿车的行车轨迹进行逐一筛选,任务量虽然巨大,但为了早一点找到嫌疑车辆,侦查员们没有丝毫懈怠。

    网安大队和合成作战指挥室民警也给了最大的技术支持。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凌晨时分,查询终于有了结果,一辆庆安的比亚迪轿车显示在4月12日上午来过青冈。通过进一步调查,庆安县某村人张远落入侦查员视线。张远家庭生活困难,无经济来源,2016年6月曾因入室盗窃被判刑6个月,2016年12月出狱。现租住在庆安县某小区内,有固定车库。最近3个月内乘坐其黑色比亚迪轿车出入外市县频繁。侦查方向逐渐明朗,张远的疑点逐渐上升。

    驾驶套牌车、使用开锁工具、还原被盗现场、跨地作案、选择高层楼区、有同伙……面对如此精心计划的狡猾罪犯,侦查员们一刻也不能放松。为了不让这来之不易的线索再断掉,一夜未眠的侦查员们揉揉熬红的双眼,洗了把脸,立刻驱车赶到庆安县,找到了该车车主所住的小区,由于小区不允许外来车辆进入,侦查员分成4个小组在小区的几个出口化装查找。然而,一直等到晚上7点多,该车辆依然没有出现。

    正当侦查员准备在此守上一夜的时候,新的线索来了,此车已绕过高速,从老道去往北林。“一定是又去作案了。”侦查员们同时说出一个答案。事不宜迟,在与北林警方取得联系和支持后,侦查员们不顾自己还饿着肚子,火速赶往北林。然而,刚刚赶到北林,又显示此车已返回庆安。侦查员们又马上顺原路返回。终于在第二天早上7点多,证实此车就在庆安县内犯罪嫌疑人租住的小区内,犯罪嫌疑人在几次和侦查员“捉迷藏”后,慢慢进入了警方所设的“包围圈”。

两名“开锁员”全部显形

    嫌疑车辆和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张远已经锁定,但另一名嫌疑人却始终没有露面,他到底是谁呢?该从哪里寻找线索呢?侦查员们一面及时向领导作汇报,一面迅速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一组侦查员针对张远的社会关系和背景,在近千人中进行排查,寻找另一名嫌疑人的真实身份。而另一组侦查员决定采用尾随跟踪、化装侦查等方法,将张远牢牢地锁定在自己的视线内。

    大范围的排查工作悄悄开始了。此时,距离发案已过去了3天,3天来,侦查员们多地辗转,默默坚守,短时间内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排查,仅由8名民警组成的专案组已经十分疲惫。副大队长管继伟本来就有胃病,因多日蹲守饭不定时,他的胃疼痛难忍。队员们都劝他回去休息,但管继伟很怕在一个疏忽中错过犯罪嫌疑人的线索,一直咬牙挺着,连一片药都没吃。民警焦林,是一名重度糖尿病患者,拥有较强的侦查能力,在队长钱凤军与其谈到追踪缺人手的时候,焦林一边笑着说,“如果我病倒在路上,回头要给我多发点钱”,一边毫不犹豫地参加到侦查工作中。每个侦查员都很疲惫,但没有人想退缩,每每感觉累极的时候,就想想快要接近的真相,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支持着侦查员们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周的排查,另一名嫌疑人的身份也终于浮出了水面。张庆,张远的叔伯弟弟,孩子上高中,生活困难,最近半年与张远外出较多,平时不怎么露面。种种疑点,证实张庆就是第二个犯罪嫌疑人。

    两名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都已确定,抓捕随时可以进行。但经验丰富的侦查员们经过研究考虑到两名犯罪嫌疑人极度狡猾,为确保抓捕的绝对成功,决定继续实施跟踪,伺机抓捕,一网打尽。

    此时,张远并不知道,当他打着麻将,喝着小酒,挥霍着自己的最后“逍遥岁月”时,却早已被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纳入视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法网已经打开,现在只需要耐心地等待犯罪分子的“表演”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嫌疑车辆不再“安分守己”,4月25日,多日跟踪的侦查员发现张远驾驶的黑色比亚迪轿车又挂上了假牌照,这是要作案的征兆。侦查员们来了精神,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远远跟在后边。早6时许,一名男子在县内某小区附近钻进了嫌疑车辆,轿车向绥化方向开去,并停在绥化北林区某高层附近的空旷处。二人下车后,换上了运动服,戴上了口罩和鸭舌帽,此时的装束与在青冈作案的嫌疑人特征完全吻合,抓捕时机到了。

    上午7点30分,当两名犯罪嫌疑人“故伎重演”,在某高层实施犯罪时,青冈刑警犹如天降,把两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两台对讲机、两袋锡纸,四台手机、几个开锁工具、若干现金,这些随身物品和作案工具让两名犯罪嫌疑人哑口无言,只能低下罪恶的头颅。

终落法网

    历时13天,案子成功告破。近两周的周旋和斗智斗勇,侦查员们克服了人员少、病痛多、工作量大等重重困难,利用细心、耐心和决心最终取得了胜利,也实现了传统侦破手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

    在审讯中,起初两名犯罪嫌疑人自认为作案手段高超、不会留下证据而百般抵赖,但在警方把证据一一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在青冈、绥化、望奎相继作案4起、涉案金额4万余元的犯罪事实。据供认,张远出狱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萌生再次盗窃的念头,同时鼓动同样经济拮据的张庆为其放风,并通过在网上购买的开锁工具和学到的开锁技术,在多地实施盗窃。

    据警方介绍,技术开锁盗窃案是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犯罪,它不同于以往撬门、暴力破门等入室盗窃手段,案犯多选择在楼房住户白天上班时间随机作案,因其开锁时仅需几分钟甚至几秒就可入室,具有极高隐蔽性和难以发现性。实施犯罪者在作案时佩戴手套,还原被盗现场,极少留下痕迹,因此使很多被害者错过报案的有利时机,也给案件的后期侦破带来极大难度。

    为了有效预防技术开锁类入室盗窃,警方提示广大群众要增加防范意识,对陌生人敲门、问事要增强警惕性;对贵重物品要不定期清点,出外多加道锁,进屋多观察;尽可能更换安全系数高的门锁;一旦发现此类犯罪应立即报案。(作者就职于黑龙江省青冈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