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闲置地块还要整治“闲置监管”
湖南省长沙市5月16日召开推进会,要求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围而未建”闲置地块的清理整治,并进行复绿建绿,以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实,对于闲置地块的处置有着严格的法律依据。无论是《土地管理法》,还是国土资源部2012年出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都明确规定,闲置土地满一年的要缴土地闲置费,满两年的可无偿收回。然而,事到如今,这些法律法规还像闲置地块一样被闲置起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闲置土地处置上有令“不”行、有令“乱”行,让监管沦为形式。无怪乎有开发商信心满满地说,说归说,做归做。开发商的地是从地方政府手上买的,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很好,除非做得太过火,否则地方政府不会那么较真儿。
不从严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就无法保证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为此,加快闲置土地清理查处,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确实势在必行。但是,整治闲置地块,还要整治“闲置监管”,否则就难免重蹈覆辙。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监管和问责力度,让那些视“办法”如儿戏的地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吃点苦头,以儆效尤,从而警醒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创新监管制度和手段,尽快盘活闲置土地。只有这样,才能遏阻和打击“围而未建”的囤地牟利歪风,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涉事责任部门需1小时内公布事实信息,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5月16日广西新闻网)
@徐林生: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的权威信息发布得越早、越多、越准确,越有利于压缩谣言散播空间,越有利于社会稳定,也越有利于政府的善后处置工作。反之,则可能应对失措,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所以,突发重大政务舆情时,政府就是要“先声夺人”。
济南一高校被曝收取毕业生“爱校费”,不交不行!对于学校收取的这“10块钱”,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钱不算多,可以接受。不过,也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人10块钱,全校的毕业生加起来得多少钱。更有知情者透露,不要小看这笔捐款,学校南门的大屏就是学生捐款买的。(5月15日济南电视台)
@吴江:母校急于向学生索取甚至是勒索回报,其实恰恰是一种短视行为,不仅破坏了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情感,更有“杀鸡取卵”之嫌。只有母校更多地关爱学子,成功了的学子才会想到反哺母校,这本是人之常情。当母校更多地习惯于向羽翼未丰的学子们勒索“爱校费”时,如此母校被学子们避而远之,恐怕同样将是人之常情。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为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河南今年计划新安装摄像头2万个,构建基本覆盖全省的“蓝天卫士”监控系统。(5月17日新华网)
@柯劲杰:解决焚烧秸秆难题,与其通过安装摄像头严厉禁止,不如让农民看到、享受到“秸秆再利用”带来的可观收益,这样农民才会打心底竖起“秸秆不能随意焚烧”的正确认识。实现秸秆再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统一的有力举措。
根据网上投诉线索,记者发现,部分列车上多以缓解眼疲劳、益智补脑的名义出售一款新疆特产的“蓝莓李果”。但农林专家则表示,新疆地区并没有“蓝莓李果”植物品种,蓝莓与李属不同植物科属,理论上几无成功嫁接的可能性,目前也没有嫁接成功的先例。律师也认为,这种“蓝莓李果”属虚构事实,涉嫌误导消费者。(5月16日《新京报》)
@江德斌:铁路系统并非“法外之地”,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成为问题食品的“黑洞”。如果不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任由问题食品在铁路系统横行,为牟利而损害乘客利益,迟早会因此自食其果,遭受法律和市场的惩罚,被乘客所抛弃。
视障女生小倩(化名)为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屡次申请盲文试卷未果,5月10日对教育部提起行政诉讼;16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回应:2017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将提供盲文试卷。(5月16日凤凰网)
@吴云青:我们必须感谢“小倩”们,是他们的努力改变着世界。但所有那些沉睡的“盲文试卷”,如果都得等“小倩”们高声呐喊才能醒来,又如何让人相信,它们不会在“小倩”们转身之后,又躺下去继续酣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