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消除“一个手机号竟抵一套房”

  一个手机“靓号”究竟价值几何?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个“19999999999”号码价格已飙升到558万元。无独有偶,中国第一靓号“18888888888”最近被曝出以1.2亿元价格拍卖,虽然北京移动事后辟谣,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手机靓号的市场需求旺盛。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手机靓号按照等级和寓意,便宜的卖几百元,贵的则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仍有很多人争着抢着为了吉利的手机号“一掷千金”。而手机靓号的卖号、过户、收号已呈现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2003年颁布的《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200331日以后,电信运营商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拍卖用户号码资源,并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由此可见,高价炒作手机靓号是不合法的牟利行为,也严重侵犯了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

  手机靓号不许“炒卖”却屡创天价再次表明:号码市场亟待规范。一方面,消费者要转换消费观念,做到不盲从不虚荣,理性消费手机号码等商品,手机号码只是一个通信工具而已,不必附着太多意义。另一方面,通信运营商自身除了不得擅自拍卖用户号码资源,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之外,还得对各级分销商承担监督责任,防止他们以“领导号”“稀缺珍藏号”等名义炒作靓号牟利,下级分销商的行为是运营商整个销售过程的延续,运营商责无旁贷。

  有关部门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打击炒卖手机靓号的运营商。据说,《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对收取选号费的运营商有何惩罚措施,若有违反只能督促整改;该办法也仅是限制运营商层面专卖号码的行为,不能制约为数众多的分销商。这些监管漏洞必须补上。有人建议尝试公开拍卖靓号,将拍卖所得用于公益事业,或对其征收高额税金。如此一来,倒卖稀缺号码资源牟利,手机靓号价格奇高甚至堪比房价的现象,恐怕将会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