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地图发布

  本报讯(记者汤瑜) 516日,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地图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该书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安全风险展开评估,运用大量研究资料与安全大数据,阐明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潜在的风险源以及风险变化趋势,主要包括北亚1国、中亚5国、南亚8国、东南亚11国、西亚北非16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

  这份地图由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李伟主编,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南方都市报社和中安特卫联合出品。李伟在论坛上表示,安全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做好准备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风险,才能使倡议扎实推进。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地图》,自2015年开始每年发布,是国内最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专著。

  当天发布的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安全风险地图》,将风险地图与风险数据库、电子地图、对应的风险分级及风险趋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直观图示。同时,依托风险情报信息采集系统和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境外公共安全风险地图可应用于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报告和境外项目与人员的安全风险管理。

  此外,该地图还对各国主要领导人执政方略和主要政党以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加以介绍,对了解“一带一路”政策具有参考性。

  李伟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研究机构、智库组织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理研究中,但是多以实验性和研究性为目的。本世纪初,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绘制和发布风险地图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预警方式,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均定期发布自己的风险地图。

  他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境外公共安全风险地图”,是一种依托风险信息数据库,采用先进的风险分析模型、创新四级10色风险分级模式、将风险信息与地理信息联动、以图形技术表示风险信息的数字化地图及其纸质印刷品。风险地图优势在于直观展现风险状况和趋势,是重要的风险研究、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工具。

  “如果没有对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对社会安全情况、风险源、风险因素进行长期的研究、了解和分析,就不具备对一个国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