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编辑岗位上做出应有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广大青年特别是在法学青年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振奋人心,我学习了之后也深受鼓舞。今天,又听了陈冀平书记的深刻讲解,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了更深的感触。

  当今时代是法学青年大有可为的一个时代,那么我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法学会到底能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做呢?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看到同学有的当了助理审判员、警察、助理检察员、律师,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很羡慕,有时候会感觉自己每天坐在办公室做做编辑工作特别没有意义,专业知识都白学了。这种迷茫和焦虑有时候甚至影响了我工作的积极性。幸运的是,领导们及时开导和指引我。他们告诉我,我所从事的《中国法律年鉴》《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编撰工作看似简单枯燥,实则意义重大,这些书不仅有助于在国内外广泛宣传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也将记录中国法治的发展进程。仔细一想,的确如此,不是每一个法学专业的同志毕业后都处在法治工作的一线、真真切切地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实践工作者,也需要理论研究者、历史记录者。我有幸成为法学会大集体的一员、成为年鉴社的一员,有这么一个贡献自己力量的平台,不管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都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戒骄戒躁。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回想一下参加工作的这两年来,我看的书确实少了很多,学习也很被动。有时候为了工作需要,才特意去研究某个理论、某项政策。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对照自己,不免惭愧。事实上,我发觉处在工作岗位上时要学的东西远比课堂多。不仅要不断充实和更新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中央文件政策,还要学习一些业务技能、为人处世的道理。“养尊而不处优,遇挫而不短志。励志勤学,刻苦磨炼。”这些话如警钟般,敲在我的心头。生命何其短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今后,我一定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平凡的编辑岗位上做出应有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我以为,在我们一生当中,大事还是占少数,多数还是小事。我们应该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做,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譬如我自己,也许成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栋梁之才,但最起码应该当好一颗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