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变景区”是功利旅游产下的“怪胎”

  近年来,我国A级景区数量快速增长,仅4A级景区数量便从2001年的187家增长至2016年被摘牌前的2800多家。记者调查发现,在较低门槛下,一些民间公墓、商贸城等竟被评为A级景区,还有一些涉嫌存在“边建边评”“未正式开业便评级成功”“违规用地”等问题。

  “公墓变景区”其实是功利旅游产下的“怪胎”,既反映了一些地区和部门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发展思维,也折射出了行业主管部门履职不实、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甚至是以权谋私等问题,其带来的后果是既严重愚弄了公众、侵害了游客的利益,又违背了行业规范、有损旅游行业形象,更是破坏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这样的景区评级机构本身就该被“摘牌”,这样的景区也该打回“原形”,责令整改或关闭。

  既如此,在对景区分类评级中就应该坚持规范性和透明性的原则,不能仅凭一些专家说了算,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监督,把公众意见作为景区评级的重要参考,应加大游客反映和暗访的结果作为评定依据的比重,同时增加暗访频次、抽检比例,并适当考虑每年退出的量化比例。只有增强景区的红线意识,景区建设与旅游服务才能真正搞好,这样的分类定级才会更加科学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