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大会在京举行网络黑灰产业规模惊人

   本报讯(记者汤瑜) 中国网络犯罪有多严重?又该如何治理?日前,由北京市网信办和北京市公安局联合主办的国际互联网科技博览会暨网络安全大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络安全治理的议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网络黑灰产业规模惊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刘为军介绍,近年网络犯罪案件已超过所有犯罪类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为典型,已成为社会治理顽疾。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性难题,网络黑灰产业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和执法机关的难题。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网络犯罪率如今已超过传统犯罪。

  他指出,在中国,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代表的网络黑灰产业,不仅案件多发、数量庞大、增速较快,同时还表现出作案技术手段多种多样、覆盖人群广泛,造成经济损失重大等特点。

  2016年,在福建龙岩“打鱼”专案中,网络犯罪团伙先是盗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而后根据掌握的信息实施诈骗。龙岩警方在收网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就发现这些成员包括卡商、诈骗团伙、号商、钓鱼链接服务商、黑银行卡和手机卡服务商等在内的全产业链近60余人。

  “网络黑产链中违法犯罪人员掌握先进技术速度非常快,他们同样会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躲避打击和实施犯罪。”刘为军说。

  据《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人均为133元,总体经济损失约915亿元。网络黑色产业链从业人员已超过150万,黑色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

  因此,构建阻击网络黑灰产业的防火墙,事关保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刘为军表示,警企合作是目前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重要举措,警企不仅仅指互联网企业,还包括银行、旅行社等。

 

利用行业监管漏洞钻空子

 

  不仅是规模庞大,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网络黑灰产业,上、中、下游各环节分工颇为细致,且犯罪团伙成员通常会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这给公安机关执法带来挑战。

  刘为军分析称,如果以金字塔结构来看,像诈骗、盗号处于网络黑灰产业链最底端;恶意注册、虚假认证和虚假交易等集群诈骗位列金字塔中部;而真正难以发现和溯源打击的金字塔顶端,则是软件、平台、工具、场所和聊天工具。

  犯罪团伙成员会事先设定一个看起来逼真的虚拟“剧本”,让受害人逐渐进入圈套。据不完全统计,网络黑产中有关诈骗的手法不低于60种,而且网络违法犯罪分子的技术手段一直在更新。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周围已形成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受利益驱动,一些不法人员利用行业监管漏洞钻空子。”刘为军说,电信网络犯罪者逐步成为灰色产业群的主要客户,他们通过网络匿名与灰色产业群人员取得联系,从中购买或盗取公民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甚至利用伪基站发布诈骗信息,拓宽灰色产业群发展空间。

  目前,执法机关也从以往单纯的端窝点,变成彻底摧毁各种黑灰产业链条,但打击手段仍有待提升。刘为军也指出,如金融、工商等部门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电信领域、网络运营服务商对电信诈骗资金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管控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都可能被网络黑灰产业犯罪团伙利用实施犯罪。